1.古诗《程颢·春日偶成》诗词注释与赏析

2.春日偶成的题意

3.《春日偶成》(宋 程颢)的赏析

4.春日偶成古诗翻译

5.《春日偶成》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6.春日偶成全诗加拼音怎么写

7.春日偶成是什么朝代谁写的?

8.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程颢_春日偶成程颢古诗文

意思是: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出处: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春日偶成》。

全诗如下: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词句注释

1、偶成:偶然写成。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2、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扩展资料

首句“午天”是指中午时候。次句是说作者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已来到前面的河边。三四句的意思是人们还以为我像青少年一样、贪图赏玩呢!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也是理学家特有的气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古诗《程颢·春日偶成》诗词注释与赏析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上元(今江苏南京)主簿、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镇宁军判官。哲宗即位,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与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同为周程理学的创始人。《四库全书》收《二程文集》十三卷(与程颐同撰),《全宋诗》录其诗一卷又两句。“春日偶成”的意思是诗人在春天散步,偶有感触,即兴而成。

前两句写诗人在散步时所见到的春天美景。首句写晴空万里,微风拂煦,阳光明媚。次句写诗人在散步时,身边都是盛开的繁花与葱茏的草木。“花”泛指春天开放的各种花朵,“柳”在这里指以柳树为代表的春天长得很茂盛的各种草木。“前川”这里指前面的路而非河流。

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路边上的人不了解我内心的快乐,一定会说我偷空去学习那些喜欢寻花问柳的年轻人。这两句诗实际上采用了否定的形式,进一步肯定了春日风景之美好,花草树木都欣欣向荣,自己的内心也因此非常快乐。

因为程颢是理学家,所以有些读者喜欢探讨这首诗的理趣。程颢《上蔡语录》说:“吾学虽有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己体贴出来。”而且《二程遗书》卷二说天理客观存在,“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这首诗所写的内容而言,春天来了,必然会出现云淡风轻、桃红柳绿的现象,这些现象就证明了天理的存在。诗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很快乐,而这种快乐与年轻人去踏青、去寻花问柳的快乐是不同的。

春日偶成的题意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①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①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赏析

程颢(公元1032年—公元1085年),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祖籍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北宋著名理学家。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镇宁军判官。宋哲宗即位,召为宗正丞,未及赴任而亡。

这首诗是程颢初任陕西鄠县(户县)主簿时所作。诗人春日郊游,只见风和日丽,云清雾淡,一路上花团锦簇,杨柳依依。他不禁陶醉于这春日美景当中,从花丛杨柳之间来到河边。他也许看到人们好奇的眼光,便想这些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还以为我春日闲暇,像孩子们一样玩呢!

这里诗人用朴素的手法将明媚的春光与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借景抒情,质朴自然。尤其是“将谓偷闲学少年”一句,更是出语新颖,诗人用他内心的活动来侧面渲染春景的美丽,可谓妙笔生花,匠心独具。

《春日偶成》(宋 程颢)的赏析

“春日偶成”意为:在春天偶然写成(的诗)。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全诗如下: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白话译文:

(1)韵译

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

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

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2)散译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关于作者: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

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春日偶成古诗翻译

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年代:宋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1)偶成:偶然写成。(2)傍:靠近。(3)时人:当时的人。

[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浅评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春日偶成》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时近春日中午,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了自己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诗中不仅描写了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更从中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

 诗的后两句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程颢作品

 1、《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2、《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春日偶成全诗加拼音怎么写

意思是: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春日偶成》年代:宋 作者:?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

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春日偶成是什么朝代谁写的?

chūn rì ǒu chéng

春日偶成

sòng , chéng hào

宋,程颢

yún dàn fēng qīng jìn wǔ tiān ,

云 淡 风 轻 近 午 天,

bàng huā suí liǔ guò qián chuān 。

傍 花 随 柳 过 前 川。

shí rén bù shí yú xīn lè ,

时 人 不 识 余 心 乐 ,

jiāng wèi tōu xián xué shào nián 。

将 谓 偷 闲 学 少 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散译: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是宋代程颢写的。

全文是: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春日偶成 (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