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成语的运用_词语成语的运用教学反思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词语成语的运用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词语成语的运用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成语的运用
2.成语的应用应注意哪些
3.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4.成语的几种特殊用法
5.成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6.成语的鉴赏和运用
成语的运用
汉语言文学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里璀璨夺目的明珠。今天,语文网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成语大全的,学习语文,需要靠日积月累,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 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 名言警句成语(可做了解)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 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 投鼠忌器,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 、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 低三下四 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 (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 二分明月 二三其德 二桃杀三士 二姓之好, 不二法门,接二连三 一石二鸟 天无二日 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
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2) ABAC式
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 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3 )AABC 式
首字重叠 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4)ABCC式
后面两字重叠 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心服口服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 比喻:如鱼得水 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汤
(2)夸张: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理万机 闻风丧胆 天崩地裂 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 冰清玉洁
(3)借代:汗马功劳 巾帼须眉 (了解 )
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 安乐窝 铁公鸡 冷不丁
6、 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焕) 变本加利 (厉)再接再励 (厉) 不记其数 (计) 走头无路(投) 汗流夹背( 浃) 挤挤一堂 (济) 鬼计多端 (诡) 轻歌慢(曼)舞 来势凶凶 ( 汹汹) 免为其难 (勉) 弱不经风 (禁) 舍生取(身)义 奋不顾生 (身) 名落孙山 迫不急待 (及) 山青水秀 (清) 随声附合(和) 永往直前 (勇) 仗义直言 (执) 至理名言 (明) 星罗布 (棋) 名其实 (副) 如火如(荼) 半而废 (途) 惹生非 (是)
7、 生肖 成语(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 牛刀小试 虎口余生 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老马识途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狗仗人势 猴年马月
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 三头六臂
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桃红柳绿
10、成语中的颜色:红颜薄命 灯红酒绿 赤胆忠心 青红皂白 黄粱美梦 洁白无暇 万紫千红
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
(天文)天长地久 日新月异 天经地义 月落星沉 大步流星
(气象风 雨 雷 电 云 雾 冰 雪 )
风尘仆仆 雨过天晴 雷厉风行 电闪雷鸣
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
(活用成语)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 )
2臭名远扬 香飘万里 (某臭豆腐广告)
3停电24小时 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
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
5 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
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
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
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
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 初出茅庐 入木三分 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背水一战 指鹿为马
围魏救赵 草船借箭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闻鸡起舞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图穷匕见
14、含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
15、祝福
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 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
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 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
成语的应用应注意哪些
高考语代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代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代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2001年)。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代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等等。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例7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代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代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代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8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2004年《考试大纲》对考点进行了调整,其中一处就是把“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变成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但是纵观15套高考试题,成语依然是重中之重.成语的考查是《高考说明》的关于“词语使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具体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形辨识,二是使用判断. 一、成语的字形辨识在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第1小题(字形题)一共考查了三个错别字,它们分别是“娇生惯养”的“惯(贯)”、“惨绝人寰”的“寰(圜)”、“装帧”的“帧(祯)”(注:括号内为错误字形).这三个错别字,有两个出现在成语中,从中我们看出成语字形辨识的重要性. 正确识记成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探究成语语意因为只有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准确识记,也就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如成语“不假思索”往往容易误写成“不加思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没有理解“假”的意义.“假”在此为“借用、利用”之意,此意还有成语“狐假虎威”.再如“食不果腹”常常被写成“食不裹腹”,原因很简单,就是没能理解“果”在此为“充实”、“饱”的意思.其它如优柔寡断(优:犹豫不决)、按部就班(部:类别)、谈笑风生(风生:形容谈话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皆为此类. (二)把握成语来源许多成语或出自古诗词,或源于一些小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成语这一特点,探其本源,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成语“子虚乌有”不好理解,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容易了:汉朝司马相如有《子虚赋》,假托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是公先生三人互相问答.后世因此用“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其它如墨守成规(墨:墨子)、班门弄斧(班:鲁班)、名落孙山(孙山:人名.“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等. (三)分析成语结构成语的语法结构有多种,主谓、联合、偏正等,我们也可以把这作为一个突破口.如成语“青山绿水”属联合结构,青色的山、绿色的水,故不能写成“清山绿水”.同理,成语“山清水秀”也不能写成“山青水秀”.其它如钩玄提要、狗苟蝇营等. 以上是关于识记字形的一些方法,我们记字词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 二、成语的使用判断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要望文生义 成语误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的一知半解,以古律今. 例:张明同学学习不认真,写文章总是文不加点. 点,理解为“标点”,“文不加点”就成了“写文章不加标点”.乍一看,意思也说得通,殊不知,“点”在此为“涂改”之意.“文不加点”是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它是一个褒义词. “明日黄花”也是一个误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诗.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诗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的句子,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一些人望文生义,往往理解为“即将流行的东西”.还有人对这个成语多少有些了解,也觉得不合情理,稍加改动变成了“昨日黄花”.这些都是错误的.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很多,下面仅举几例: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形容风调雨顺.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使人满意. (二)注意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有褒义和贬义,这一定要区分清楚,该用褒义绝对不能用贬义,反之亦然. 例:李校长既抓教学,又抓体育,经常察看寝室,深入食堂,对学生关怀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意为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含贬义,在此应用“无微不至”. 褒义词有藏龙卧虎、海晏河清等. 贬义词有揠苗助长、道貌岸然等. 在色彩方面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一些成语具有多义性.它们有褒义或贬义,同时有中性色彩,但在使用过程中,某个义项多次使用,掩盖了其它义项. 例: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很多人认为用错了,其实不然.这个成语虽然一般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但还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其它如“想入非非”虽然有时被理解为“胡思乱想”,含贬义,但它还有“想法新奇不凡”的意思,这个词在1995年高考题中出现过. (三)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它特定的适用对象,不可乱用. 例:经过多年离散,艰辛备尝,他们兄弟二人终于破镜重圆,团聚在一起. “破镜重圆”专指夫妻离散后复聚,此为误用.其它如“天花乱坠”形容说话,“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等等. 还有两类词要引起注意. 例: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先谈出自己肤浅的见解,用以引出别人的高论.像“抛砖引玉”“蓬荜生辉”这类词属于谦词,只用于自己. 还有一类词,它们现在的意思与原来相比有很大差别,甚至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比如我们在《阿房宫赋》中学过“钩心斗角”这个成语,它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现在多用于人,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本文就成语的识记和运用问题谈了一已之见,当然,方法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学好成语,还需要我们勤翻成语词典,掌握成语基本含义.只有把勤奋和动脑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会取得好的成效.
成语的几种特殊用法
1、结合语境释义,不仅要掌握该词语的本义,而且要分析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2、对于“词语的感情色彩”,一是要把握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要注意作者的感情倾向,特别要关注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
3、选填适合具体语境的一组近义词,一是读,凭借语感确定该句应填用的词语,二是析,比较分析各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三是查,作出选择后,要将相应的词语臵入各句中,读一读,查一查,看看自己所选的答案是否正确;
4、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关键是
成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下面结合对例题的分析,介绍几种特殊成语的用法。1、只用于对方
例如:使用我们厂生产的涂料装修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句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词,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不能用于对方。这类成语还有“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等。双音词如:犬子(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拙作(说自己的作品)等。3、只用于褒义
例如:他因受贿被判死刑,其受贿数额之巨令国人叹为观止。
句中的“叹为观止”用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此处不恰当。4、只用于贬义
例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句中的“处心积虑”为贬义词,这里可用“殚精竭虑”。
贬义词很多,如:趋之若鹜、蠢蠢欲动等。5、只用于群体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句中的“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表示群体,不能用数词修饰。6、只用于特指
例如: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终于能破镜重圆了。
句中的“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关系破裂后重新团圆和好,不能用于兄弟之间。用于夫妻之间的还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等。
用于特指的成语还有:月中折桂(只比喻科举及第)、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另外请看下面的例子: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这类词语还有“等闲视之”“同日而语”等。7、一词有两用或多用
例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此处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8、特定用法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如: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像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我们还应知道这样一些成语的含义,以免望文生义。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成语的鉴赏和运用
1、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引申义等)
2、其次,要认真分析成语的使用环境。(包括人、时、事等)
3、再次,要多加练习使用并朗读修改。(包括写作、造句、说话等)
4、最后,要多读书,学习他人的对成语的灵活使用,并最终形成个人能力。
成语的鉴赏和运用如下:成语的定义和作用,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基本解释: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好了,今天关于“词语成语的运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词语成语的运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