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粜米_陈州粜米是什么剧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陈州粜米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陈州粜米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元杂剧中有包公的戏都有哪些 和简单介绍 急!!!!
2.独占鳌头是什么意思
3.元代最著名的包公戏是什么
4.籴米和粜米的区别是什么?
5.谷永字子云文言文
6.籴米的苏轼诗作
元杂剧中有包公的戏都有哪些 和简单介绍 急!!!!
《〈灰阑记〉》:作者李行道。
故事讲两个妇人争夺一个孩子,都说自己是孩子的亲娘,最后闹到包公那,包公用灰阑画了个圈,把孩子放在中间,让两个妇人拔河争抢孩子。结果是:不忍心拉伤孩子而松手的,一定是孩子的母亲。
《鲁斋郎〉》:作者关汉卿。
讲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孔目张圭之妻,迫使两家妻离子散,最后包拯设计智斩鲁斋郎,两家终得团圆。
《陈州粜米〉》:作者徐再思。
此剧写陈州大旱三年,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去赈济。刘、杨二人乘机大肆搜刮,并用敕赐紫金锤打死灾民张撇古。张子小撇古上告开封府,府尹包拯微服私访,查明真相,为民伸冤。
《〈蝴蝶梦〉》:作者关汉卿。
皇亲葛彪驰马撞倒王老先生,反而污蔑王老先生撞了他的马,王与之评理,葛彪令其弟将王打死。王母及三个儿子要葛彪偿命,葛彪蛮不讲理,被王氏三兄弟打死。葛三带领衙役将王氏三兄弟锁往县衙门。县令和葛父共同审理此案,他们不顾天理国法,将王氏三兄弟判成死罪。开封府尹包拯路过本县,王母状告葛家,包拯受理此案。但由于葛家势大,无人敢出来作证。包拯问王氏三兄弟是谁杀死了葛彪,三人争担罪名。包拯只得判王大为葛彪偿命,王母不肯;改判王二,王母也不肯;改判王三,王母应允。包拯怀疑王三不是王母所生,逼王母讲出实情,王母无奈,只好讲出王大、王二是王老先生前妻之子,王三是自己所生。包拯深受感动,决定再详查此案。深夜,包拯梦到三只小蝴蝶被风吹到蜘蛛网上,其中,两只挣脱,最小的一只被网缠住,大蝴蝶只得带领两只小蝴蝶飞去。包拯将最小的蝴蝶从蜘蛛网上救下,于是四只蝴蝶感恩拜谢后飞去。包拯醒来,惊奇自己的梦境恰似王母舍亲生。他经过周密的调查,终于弄清了案情,遂将王三释放,将葛三处以极刑。
独占鳌头是什么意思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谚语,意思是受了人家的委托,就应尽力把人家的事办好。出处:
1、元·关汉卿《陈州粜米》三:“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大人的吩咐,着我先进城去,寻那杨金吾刘衙内,直到仓里寻他,寻不着一个”。
译文:受了人家的委托,就应尽力把人家的事办好。大人的吩咐,让我先进城去,找杨金吾、刘衙内两人,知道我去仓里寻找,都没有找到一个人。
2、《警世通言·卷三十四》。《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
相关格言
1、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2、信用是难得失的,费一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3、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4、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5、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6、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7、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8、言必信,行必果。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去努力掌握知识。
11、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1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13、虚伪恶之源,诚信人之本。
14、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15、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16、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元代最著名的包公戏是什么
词 目 独占鳌头
发 音 dú zhàn áo tóu
释 义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 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籴米和粜米的区别是什么?
元代出现的包公戏十种是:
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无名氏“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郑廷玉“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李行道“包待制智赚灰阑记”、
曾瑞卿“王月英月夜留鞋记”、
无名氏、“叮叮当当盆儿鬼”、
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无名氏“神奴儿大闹开封府”等。
个人认为,无名氏的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中的包公是最适当的。
它创造了反抗的老百姓张撇古父子的形象。他们不是温顺的被欺压的人。张撇古是为反对小衙内和仓官的小斗出、大秤进、以坏米作好米的苛政而被当场打死的。他骂官员是“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是正当的。
传说的包公在这个元代杂剧里并不太有威权。他甚至有消极、退避的倾向。第二折有许多曲子是包公在诉苦。“待不要钱呵怕违了众情,待要钱呵又不是咱本谋,只这月俸钱做咱每人情不够。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冤仇……吃了些众人每毒咒。”如果说元代官员中的确有人像传说的包公那样清廉正直,他的处境是极度困难的。
包公只能让小撇古打死他父亲的凶手小衙内,如果不是幸运地利用刘衙内请来的赦书,小撇古是要抵命的。然而小衙内打死张撇古,包公没有公正的法律可以运用,只能运用计谋。这就是说,连传说中那么威风赫赫的“龙图阁待制正授南衙开封府尹”包公对这般权豪势要也是无可如何的。敕赐的势剑金牌并不能使他在权威势要之前有所作为。
满朝大臣知道刘衙内的儿子小衙内不是好人,但是还是派他到陈州去开仓粜米,而且还交给他打死人勿论的敕赐紫金锤。
所有这些描写大大加强了杂剧的现实性,它和最好的几种元曲一样,十分成功地以历史题材反映了当代种族压迫、阶级压迫交加的社会现实。不是偶然的,在“生金阁”里,包公不是去捉拿凶手庞衙内,而是以请他喝酒的名义去邀来的。“蝴蝶梦”葛皇亲打死老百姓王老汉,谁也不敢过问。可是王的儿子打死葛皇亲为父亲复仇,立即被公人押起来。包公在审判时不提到葛皇亲应该为王老汉偿命,而不能不叫王的儿子为葛皇亲偿命。这是异族统治者制订的法律。在这里包公之所以为人称颂,只是因为他用计释放了王老汉的儿子。在另一个杂剧,尽管鲁斋郎罪大恶极,包公只能奏请予鱼齐即以死罪,然后把“鱼齐即”改为“鲁斋郎”。郑廷玉的“包龙图智勘后庭花”也有类似的情形。所有的罪犯都判以应得之罪了,可是首犯廉访使夫人却是逍遥法外。
谷永字子云文言文
一、籴 di(二声),是买进的意思。粜 tiao(四声),是卖出的意思。二、组词:
籴:籴米,籴粜,籴入。
粜:粜米,籴粜,粜出。
三、列句:
1、籴: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2)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2、粜:
(1)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4)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扩展资料:
一、“粜米”与买卖粮食有关小说文学出处: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参考资料:
籴米的苏轼诗作
1. 帮忙翻译一下《杨雄传》的文言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他的祖先是周朝一个叫侨的伯爵,因为是妃子的后代(正妻的后代为嫡,妃子的后代为庶)而封在晋国的扬地为官,所以以地名为姓,但不知道伯侨到底是周天子的哪一个支系(具体可以理解为不知道是哪朝天子,哪个妃子生的)。扬姓生活在黄河、汾河之间的土地上,周朝衰败时扬族有人称侯,名为扬侯。
遇上晋国六卿争权,韩氏、魏氏、赵氏兴起而范氏、中行氏、知伯亡败。(晋是周朝封侯时的一个大国,春秋时期晋文公还是五霸之一。
后世六个大卿争权相斗,将晋国分为韩、魏、赵三国,后来都在战国七雄之列)当时,(韩、魏、赵)出兵逼迫扬侯,扬侯逃到楚国的巫山,在这里安家。楚汉兴起,扬氏逆江而上,来到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一代)定居。
扬家出了个扬季,后来做官做到了庐江太守。汉武帝元鼎年间,为了躲避仇家,扬季家族再次逆江而上,来到岷山南面一个叫郫的地方发展(属于蜀郡),他们有田地千亩,有一个居住的大宅,一辈一辈以务农种桑为业。
由于从扬季到扬雄,五代都是一子单传,所以扬雄死后,蜀地的扬姓就失传了。
2. 译文 儋耳进士黎子云言 :城北十五里这句话就是说:儋耳县进士黎子云说:城北面十五里远的地方。
儋耳进士黎子云言 :城北十五里
儋耳:是一个县名,即今海南儋县。
黎子云:人名,海南儋州人,祖上是五季之末(梁唐晋汉周期间)从福建莆田渡海迁儋。《儋州志》在“名贤”中称他“贫而好学”,“世居城东二里许”,“所居林木水竹,清幽潇洒”。《府志》把他列为隐逸,《旧志》列为乡贤,可见是志书记载的儋州第一名文人。
全文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东坡志林》卷二之唐村老人言
唐村老人言
儋耳进士黎子云言:城北十五里许有唐村,庄民之老曰允从者,年七十余,问子云言:「宰相何苦以青苗钱困我?于官有益乎?」子云言:「官患民贫富不均,富者逐什一益富,贫者取倍称,至鬻田质口不能偿,故为是法以均之。」
允从笑曰:「贫富之不齐,自古已然,虽天公不能齐也,子欲齐之乎?民之有贫富,由器用之有厚薄也。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动,而薄者先穴矣!」元符三年,子云过予言此。负薪能谈王道,正谓允从辈耶?
原文释义:
儋耳进士黎子云说:“城北十五里左右有个地方叫唐村,村中有个老人叫允从,七十多岁。
问子云:“宰相为何要用青苗法来为难我们,这样做对官府有利吗?”
子云回答道:“官府担心民间贫富不均,富人逐利而更加富有,贫者双倍偿还而更加贫困,以至于卖田卖子女都无法偿还,所以用青苗法来平衡”
允从笑道:“贫富不均,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连上天都不能平衡,你们难道能做到吗?贫富不均,就如同个瓷器的壁有厚薄一样,你们想要把厚的打磨的像薄的一样,厚的还完好,薄的地方却已经洞穿了啊!”
元符三年,子云路过告诉我这段话,村野之人能谈论国家政策,就是说的允从这样的人啊!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东坡志林》,苏轼[宋]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著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
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然黄庭坚《豫章集》卷二九《跋东坡叙英皇事帖》云:“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手泽袋盖二十余,皆平生作字,语意类小人不欲闻者,辄付诸郎入袋中,死而后可出示人者。”则《手泽》之名为作者生前自定。
又苏轼元符三年内移过廉州,有《与郑靖老书》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预有《志林》之名。此书传本颇多,卷数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学海》本(《百川》本),明成化《东坡七集》本。
五卷本有明万历赵开美刊本(赵本),清嘉庆张海鹏重刊赵本(张本),次年复辑入《学津讨原》本(《学津》本),涵芬楼据赵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则有明万历商濬《稗海》本(商本)。
一卷本仅载史论而无杂说;十二卷本皆杂说而无史论,虽收罗甚丰,然讹误亦不少;五卷本兼有杂说史论,去取较为精审,一般认为它是宋人所裒录,故《四库提要》以之著录。
黎子云,海南儋州人,祖上是五季之末(梁唐晋汉周期间)从福建莆田渡海迁儋。《儋州志》在“名贤”中称他“贫而好学”,“世居城东二里许”,“所居林木水竹,清幽潇洒”。《府志》把他列为隐逸,《旧志》列为乡贤,可见是志书记载的儋州第一名文人。
百度百科-东坡志林
百度百科-黎子云
3. 谢济世《憨子记》全文翻译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有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译文:
梅庄主人在翰林院供职。他有三个奴仆:一个聪明,一个老实,一个憨直。
一天,同在翰林院的官员们到梅庄主人家小聚,酒喝得正畅快时,主人说:“我们兴致也差不多了,哪儿有歌伎来给我们助酒呢?”聪明的仆人马上回答说:“有。”接着他又担心憨直的仆人会有话说,就告诉主人,找个别的理由把他支使出去。叫老实的仆人看门,而他亲自去请歌伎。歌伎还没有来,憨直的仆人已经办完事回来了,看见两个人怀抱琵琶来到门口,就惊讶地问:“为什么到这里来?”聪明人说:“这是奉主人的命令。”憨直的人厉声说道:“我在这里当仆人十多年,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进出,一定是主人喝醉了酒吩咐的话!”他挥动拳头,把歌伎赶了出去。客人们闹哄哄地散了席,主人感到对不起他们。
一天夜里,主人点灯饮酒,校勘书籍。天气寒冷,酒瓶已经喝空了,脸上还没发红,聪明人用目光示意老实人再去买酒。老实人在路上碰见了憨直的人,憨直的人夺下酒瓶,回来规劝主人说:“今天喝二瓶,明天喝三瓶,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买多了酒会损失钱财,喝多了酒会伤害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呀!”主人勉强点头同意他的话。
不久,主人改官为御史。早晨上朝前,书童为主人举着灯,灯油倒出来弄脏了主人的朝服,聪明的人跺着脚说:“不吉利!”主人很生气,叫老实人用棍子打书童,憨直的人上来阻止老实人,并说:“我曾听您说:古人有羹汤弄脏了朝衣、烧着了胡须都不动声色的,您能说却不能做吗?”主人把怒气转到憨直的人身上,说:“你是想赚得直言敢谏的名声呢?还是想表现恩惠来讨好呢?”憨直的人回答道:“恩惠是您施予的,我哪里有呢!我奉献愚忠,您却说我赚取直言的名声!您现在身居掌管纠察的官职,将来跪在天子脚下,和天子争论是非,在朝廷上班,和大臣们争议兴革利弊,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抛弃草鞋,甘心降职贬谪就像是乐于回家一样。您也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别人也会认为,您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主人说不出话来,只好表示感谢,但心里却很记恨这人。
从此聪明人整天窥察憨直的人的过错,引诱老实人一同挑拨离间,劝主人赶走憨直的人。正逢主人获罪坐牢,谄害没有成功。没多久,主人奉命戍守边疆,出牢来整理行装。这时聪明人已经逃走了,老实人也竭力请求到别家去做仆人,憨直的人却捋起袖子上前说:“这是我们主人报效祖国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报答主人的时候啊!我愿意去!”他忙着买马、造车、制作帐篷、准备干粮,跟着主人去边疆。于是主人叹息着说:“我原来认为聪明的人有作用却不能任用,憨直的人倒是可以任用的;老实人可以任用却实在没有作用,倒是憨直的人有作用啊。”
主人把憨直的人收养为儿子,取名“戆子”。
4. 古文《魏照求学》翻译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宁越,中牟人。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① :“何为可以免此?”友曰:“莫 如学也。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越曰:“请以十五岁 ②。
人将休,我不敢 休;人将卧,我不敢卧。”学十五岁而为周威王之师。
读书者当观此。 读书止观录 梁邱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① 。”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 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
吴生 曰②:所谓不在三更早、五更迟③,只怕一日暴,十日寒。读书者当观此。
。' 我并不与常人不同,不过是坚持去做不放下,坚持向前不休止罢了 。”
吴生说:这就是所谓不在乎每天起早睡晚,而要防止一曝十寒吧。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扬子云工赋,王君大习兵,桓谭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 赋。”
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习伏众神” ①,“巧者不过习者之 门”。
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①习伏众神:当时的谚语,就是熟能生巧,如有神助的意思。
译文扬子云善于作赋,王君大对刀剑等兵器很在行。桓谭要想学他们二人的技艺。
扬子云告诉他:“能读一千篇赋,就会写出好赋了 。” 王君大也说“你看过一千把剑,就知道其中的学问了 。”
旧谚说:“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① 。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 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② ,一则羡其得学。
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 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就业。长则博物洽闻,金玉其行。
读书者当观 此。朱穆耽学,锐意讲诵,或时不自知亡失衣冠①,颠坠坑岸。
②其父以为专 愚,几不知马之几足。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读书者当观此。 李永和杜门却扫①,绝迹下帷②。
弃产营书,手自删削。每叹曰:“丈夫拥 有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吴生曰:弃产营书,是我辈常事。
余尝语朋友中 一二有力者,谓君辈自不须弃产,但于他所用者,损彼就此足矣。若余欲营书,虽欲不弃产,得乎?故余尝于小斋自述云:“产为丛书荡,堂非宝绘名”,盖实语也。
又记余甲寅岁从市中见旧籍数副,尔时囊无一文,因从贾人赊回,后于里人处贷数金偿其价。一父老见而骇曰:“书何为哉?又去绝上好水田一亩矣。
”至今思之一笑。读书者当观此。
魏武帝① 曰:“老而好学,唯余与袁伯业。”陈秘书瓒 ②通九经百家,年逾九十,犹勤于笔研。
读书者当观此。注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汉祖敕太子曰①:“吾遭乱世,当秦禁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②,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③,追思昔所行多不是④ 。”
又敕云:“吾未 学书,今观汝书,尚不如我。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吴生曰:然则不读 书而欲行之是者,不可得矣;不自书而欲书之成者,不可得矣。况彼为帝王,而此犹士庶乎!读书者当观是。
昭烈① 遗诏后主:“闲暇历观诸集及六韬、商、周书,益人意智。”宋太宗 谓王显② :“卿典机务,能熟读《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 ③ 。”
又日进《御 览》三卷,宋琪以为劳。帝曰:“开卷有益,不为劳。”
吴生曰:至哉言也。今 之不读书者,每自诿于家务沓杂,容知④事有逾于君相者乎?日御万几,犹谓 开卷有益,况号称学士,而束书高阁,自甘面墙,抑欲何也?余尝谓读书则无日不闲,不读书则无日不忙,是读书又却事 ⑤之第一法也。
读书者当观此。魏照求入事郭泰,供给洒扫。
泰曰:“当精义讲书,何来相近?”照曰: “经师易获,人师难遭。”黄山谷语王子飞曰:“读书十年,不如一诣习主 簿① 。”
读书者当观此。 徐遵明诣田猛略受学,一年欲去。
猛略谓曰:“君少年从师,每不终业。” 徐曰:“吾今知真师所在矣。”
徐文远从耆儒 ①沈重质问,曰:“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② 有所未至也。”
吴生曰:魏黄之论如彼,而二徐之论如此, 亦各问其所得力者何如耳。 。”
5. 求《进学解》的全文翻译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勾划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海排去,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春秋》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得体。先生对于做人,可以说是很成熟的了吧。可是呢,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你就同狼一样,往前走会踩住自己的颔肉,往后退又要绊着自己的尾巴,一举一动都会招来过错。当了一段时间的御史,又被贬逐到边,远的南方。当了三年的博士,懒懒散散,也没表现出什么政绩。你的运气就像与你有仇似的,早晚总要碰得一败涂地的。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子还要叫冷;年岁本来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头发也光了,牙齿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补呢?你不想一想这些,还要来教训人,这是为什么呢?”
设置不好
6. 文言文翻译,急兀术大害怕,联合龙虎大王商量,认为诸帅容易处理,唯独飞不可抵挡,想引诱找到岳飞的部队,并力一 战。朝廷内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命令岳飞仔细处理自己保护自己。飞曰:“金人黔驴技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 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冲击敌人的阵地, 命令他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开始,兀术有厉害的军队,皆双层铠甲,用韦索联合在一起,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宋军不能抵挡。这个战役,以万五千骑来,岳飞命令步卒用麻绳捆着刀进入阵地,不要仰视,只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倒地,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于是获得胜利。兀术大哭曰:“自海上起兵,都用这个方法取胜,今停止矣!”兀术增加兵力来,部将王刚用五十骑侦察敌,遇之,奋斩其将。飞当时出来视察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
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 果然来了,王贵的手下将领游奕、岳云的手下将领背嵬战斗在城西。云用骑兵八百向前挺进决战,步兵张开左右两翼跟着骑兵, 杀死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自己逃跑了。
7. 李广射石 文言文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示厌辱之也 之:(猛虎 )2.铸铜象其形为溲器 象:(样子 ) 这句就是说浇筑猛虎铜像样子的马桶,显示自己对它的不屑
3.退而更射 更:( 再次) 4.余尝以问杨子云 以:( 用(这件事))
5.铸铜象其形为溲器 为:(作为 )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样再次去射它,最后也没能再次射入石头里
⑵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
一箭就把它射死了,砍了它的骨头来做枕头来展示让人佩服自己的勇猛。
三.李广两次射石,结果大不相同,杨子云的解释显然不够科学,请你对这一现象作科学的解释。其中隐含着什么道理?
人的潜能无限~(呵呵,典型的人品爆发)
危险时,人会激发出平时没有的力量
而安逸时,往往就没有那种巅峰状态
8. 李广射石原文翻译 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原文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dúlóu骷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排泄小便)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箭头)饮羽(指箭竿上的羽毛正好露在外面)。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竿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
====——刘歆《西京杂记》
译文
李广和子弟们有一次在冥山的北面打猎,发现一只老虎爬在草丛里,李广拉弓射虎,一箭就将老虎射死。李广用老虎的头骨做枕头,用来显示他的武勇。并将自己的便器用铜铸造成老虎的形状,用来表示老虎不过如此(被自己一箭射死)。后来,李广他们再次在冥山南面打猎,又发现一只老虎负在地上,李广再次拉弓射虎,箭矢的尾羽都射进去了。他们向前去仔细看,原来是一块石头,那形状就像老虎一样。,李广见箭射入石头,于是乎试射了几箭,箭头都射钝了,石头也没有射入。我曾经将这件事告诉杨子云,杨子云说:”金石也畏惧做事诚恳的人啊!”
9. 帮忙翻译《陈州粜米》中第一折,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陈州粜米》,元代杂剧作品。
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存《元曲选》本,不题撰人姓名。
清曹楝亭本《录鬼簿》在陆登善(一作陈登善)条下有《开仓籴米》,或以为即此剧,但无确据缉郸光肝叱菲癸十含姜。剧作写陈州大旱三年,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往救灾。
刘、杨二人借机大肆搜刮,并用敕赐紫金锤打死灾民张古。张子小古上告开封府,府尹包拯微服私访,查明真相,为受难者雪冤。
此剧虽取材于宋代包拯的传说故事,但再现了元代贫苦百姓在天灾人祸交迫下的遭遇。《陈州粜米》着力刻画包拯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也细致地写出他在奸邪当道时复杂的内心矛盾。
他历尽宦海沉浮,想要急流勇退,产生过辞官归隐的念头。但当他看到现实生活中权豪势要还在横行不法,又坚决要与百姓分忧。
包拯不是简单地作为铁面无私的伸冤者出现,而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剧作还描绘了包拯的幽默风趣和平易近人的品格。
乔装私访一段洋溢着民间喜剧色彩。最后计斩杨金吾,让小古锤打小衙内,为张古报仇,表现了包拯的智慧,也寄托着人民的理想。
剧作第1折以正末扮张古,在写他同刘、杨等权豪势要冲突时,歌颂了他的斗争勇气和宁死不屈的顽强精神。“他若是将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
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喊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心声。
《陈州粜米》是元代包公戏的代表作。全剧人物刻画生动细腻,结构排场严谨精巧,剧情发展富于波澜,曲白相生,错落有致。
作品名称《籴米》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五言律句 籴米①
籴米买束薪②,百物资③之市。
不缘耕樵得④,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⑤,愿受一廛地⑥。
知非笑昨梦⑦,食力⑧免内愧⑨。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⑩。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① 绍兴四年作。籴读音:dí(同“迪”音)<动> (形声。从入,从米,翟声。本义:买进粮食) 同本义(跟“粜”相对)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② 《诗经·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两广各地买柴是论“把”(一捆)的,恰是“束薪”。
③ 资,仰给。
④ 不缘,不由。这句是说不由自已的劳动所得。
⑤ 邦君,这里指地方官。
⑥ 用《孟子》:“愿受一廛而为氓。”作者表示愿在那里落户做老百姓。
⑦ 知过去之非——错误,用陶渊明《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意。
⑧ 自食其力。
⑨ 内心惭愧。
⑩ 穟,同穗,结实。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好了,今天关于“陈州粜米”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陈州粜米”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