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遇事慌乱没有主张的成语

2.惊慌失措的拼音和意思

3.惊慌失措的意思及造句

4.惊慌失措的拼音和解释

5.惊慌失措,弥漫和却掠各是什么意思

惊慌失措的拼音_惊慌失措的拼音和组词

惊慌失措的拼音是“jīng huāng shī cuò”。意思是“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成语认知

1、出自:《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2、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3、近义词:惊惶失措、张皇失措。

4、反义词:泰然自若、谈笑自若、处处泰然。

二、惊慌失措造句

1、听到警报器响,人群惊慌失措。

2、由于对苏联的意图纠缠不清,使得西方在缓和时期沾沾自喜,在危机时期又惊慌失措。

3、她的惊慌失措可能会破坏整个计划。

4、当戏院著火时,惊慌失措的群众冲向门口。

5、无论有什么事发生,都不要惊慌失措。

6、先生,我们不要惊慌失措,大局还未定呢等一下,等一下。

7、你无需惊慌失措关于不知如何告知你的猫你的好事已迟。

8、喝倒彩使演员们惊慌失措。

9、她现在惊慌失措地环顾四周像在找什么东西似的。

10、他的双亲因他的沉默而感到惊慌失措。

形容遇事慌乱没有主张的成语

惊慌失措的拼音:jing、huang、shi、cuo基本解释: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把我吓得惊慌失措。

成语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后据此总结出成语“惊慌失措”。?

成语故事:

天保二年,他跟随皇帝高洋来到晋阳,走到元韶的府前时,他们在门外大骂元韶:“你还不如一个老村妇,竟然抱着玉玺送给人家。那时你为什么不击碎它?我说出这话,知道死期马上就到,但你又能多活几天呢!”

高洋早就对元晖业心怀不满,这次竟然当着他的面痛骂元韶,于是下令处死了元晖业,还杀死了临淮公元孝友。元孝友在临刑时,惊慌失措,而元晖业则神色自若。高洋让人凿开汾河的冻冰,把他们的尸体沉入冰窟窿中。

与元晖业一起受刑的元孝友,也是北魏的皇亲国戚,他的高祖为魏太武皇帝。后袭封为淮阳王,官至沧州刺史,在任期间,为政温和,好行小惠,然而缺乏骨气,趋奉权贵,为当时的正直之士所讥笑。?

一次,?孝静帝曾在华林园宴请文襄王高澄,元孝友作陪时喝醉了酒,于是自吹自擂,夸口说孝静帝曾赞许他精明能干。孝静帝听了觉得好笑,便讽刺道:“我倒是常常耳闻你自称为官清廉。”

高澄说道:“临淮王这样做的本意,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过。”于是,君臣相视大笑。孝静帝并未怪罪元孝友的酒后胡言

惊慌失措的拼音和意思

形容遇事慌乱没有主张的成语:

1、惊惶失措

拼音: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2、惊惶无措

拼音:jīng huáng wú cuò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告以连称作乱之事。遂造寝室,告于襄公。襄公~。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3、手足无措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例句: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4、心慌意乱

拼音:xīn huāng yì luàn

释义: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例句: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

5、仓皇失措

拼音:cā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仓皇:匆忙,慌张。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铁塔神》:“僧仓皇失措,不暇走,兵已大掠。”

例句:血溢不止,少顷已绝,妪~。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

6、惊慌失措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

惊慌失措的意思及造句

惊慌失措的拼音和意思是: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惊慌失的造句如下:

(1) 老师突然的问话让我惊慌失措。

(2) 恐怖事件的发生使一些人整天惊慌失措。

(3) 听到爸爸出了车祸的消息,小红显得惊慌失措。

(4) 就是大难临头,我也不会惊慌失措的。

(5) 无论有什么事发生,都不要惊慌失措。

(6) 洪水来了,由于毫无防范,大家惊慌失措,以至有人被水淹死。

(7) 听到警报器响,人群惊慌失措。

(8) 在我军出其不意的袭击下,敌人惊慌失措,全部束手就擒了。

(9) 孩子一病,她惊慌失措,但又希望孩子生病。

(10) 他因发现自己遗失护照而感到惊慌失措。

(11) "我先问问他要干吗,"我惊慌失措地说。

(12)?喝倒彩使演员们惊慌失措。

(13) 他学别人惊慌失措的表情学得惟妙惟肖,我们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14) 妻子以为她丈夫被了,惊慌失措。

(15) 你无需惊慌失措关于不知如何告知你的猫你的好事已迟。

惊慌失措的拼音和解释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惊慌失措的意思及造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词语:

惊慌失措

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

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

(1) 恐怖事件的发生使一些人整天惊慌失措。

(2) 就是大难临头,我也不会惊慌失措的。

(3) 无论有什么事发生,都不要惊慌失措。

(4) 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慌失措,都应该坚决反对。

(5) 洪水来了,由于毫无防范,大家惊慌失措,以至有人被水淹死。

(6) 听到警报器响,人群惊慌失措。

(7) 在我军出其不意的袭击下,敌人惊慌失措,全部束手就擒了。

(8) 孩子一病,她惊慌失措,但又希望孩子生病。

(9) 他因发现自己遗失护照而感到惊慌失措。

(10) "我先问问他要干吗,"我惊慌失措地说。

(11) 喝倒彩使演员们惊慌失措。

(12) 他学别人惊慌失措的.表情学得惟妙惟肖,我们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13) 妻子以为她丈夫被了,惊慌失措。

(14) 这家伙混入小英家准备行劫之时,突然隔壁的黄叔叔来了,他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15) 你无需惊慌失措关于不知如何告知你的猫你的好事已迟。

(16) 他通过了那次测验,这倒弄得那些人惊慌失措。

(17) 黄金市场是惊慌失措的人们光顾的市场。

(18) 他的双亲因他的沉默而感到惊慌失措。

(19) 当戏院著火时,惊慌失措的群众冲向门口。

(20) 他焦灼地等待着,突然,她出现了,使他瞬间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惊慌失措,弥漫和却掠各是什么意思

惊慌失措的拼音和解释如下: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意思: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引证解释:

1、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我们若是惊慌失措,必然要动摇军心。”

2、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郭祥他们乘势一阵猛打,惊慌失措的敌人已经忘了抵抗,只顾往坦克上乱爬。”

例句:

1、他能够宽恕突然发作的歇斯底里,惊慌失措,恶劣的莫名其妙的动作,各种各样的失误。

2、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慌失措,都应该坚决反对。

3、要一出事就惊慌失措,要想办法解决,最好自己解决,要知道,没有人能陪你一辈子,你必须学会坚强。

4、闭了闭眼,沈清轩一路无声。没有任何人发现,他藏在袖中放在膝盖上的那只手,指尖微颤,恍若惊慌失措的蝴蝶。

5、经营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我们的企业大多缺乏这样的意识,碰巧做好一个产品就高枕无忧,做坏了就惊慌失措。

6、考生们面对考官一连串的发问,有的惊慌失措,语无伦次,有的沉着应对,妙语连珠。

成语: 惊慌失措

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cuò

解释: 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弥 漫

① 形容一些烟尘、雨雾、香气等,到处布满。

云雾弥漫

②弥漫:路途漫远。

③充满、布满

劫掠

应当是劫掠吧 这是一个词 却掠肯定不是

劫掠,指抢劫;掠夺。如:劫掠乡民。

亦作“刼掠”。亦作“刦掠”。 1.抢劫;掠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过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 晋 杜预 注:“劫掠财物。”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劗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掠。”《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诸川 吐蕃 兵马还来刼掠 沙州 。姧人探得事宜,星夜来报仆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詗知 嵎 等于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馀人,刦掠村社族帐。”《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 江 南草贼生发,刼掠平民子女、财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扼守住这个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让 凤山 这边和山那边的以劫掠老百姓为生活的坏军队的连成一气。” 冰心 《怀念老舍先生》:“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 北京 ,大肆劫掠。”

2.指劫掠者。《宋书·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辄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