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出处,它所表达的含义及愿意有何区别

2.中文的谐音双关和英文的谐音双关有什么不同之处

3.“Sole”是什么意思?

4.过房爷是什么意思

5.摄氏度是什么意思

heir是什么意思英语翻译_heir是什么意思

华氏度(°F): 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

华氏度:F=32+1.8×C 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德国人Gabriel D.Fahrenheir(华伦海1681-1736)命名的,其结冰点是32°F,沸点为212°F.他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宜制造温度计,于是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当大气压为1.01X10^5Pa时,把水的冰点设为32度,把水沸点设为212度,把32度到212度之间平均分成180等分,每等分为1华氏度.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出处,它所表达的含义及愿意有何区别

*[注].1.括号前面的字是河南话使用的字,括号里面是河南话发音,破折号后面表示该字所对应的普通话用字。

2.斜体字拼音表示该读音应“连读”,未标明声调的拼音表示轻声,

3.“a”前面是“i”的拼音连读至“a”音的时候,“a”只发一部分音,然后应急促收回。

4. 字前带有◥记号的字表示该字是借用字,原字现代汉语中不存在。 ①人称代词

我(wō),——我

你(nī) ,——你

俺(ān),——我们

恁(nēn),——你们

②疑问代词

咋(zā),——怎么

谁(shèi),——谁

啥(shǎ),——什么

哪儿(nār),——哪

弄啥(nuà)&弄啥嘞啊(nuà lia&nòng shà lia&nèng shà lia),——干什么

③指示代词

这(zhǐa)&(zhǒ),——这,这个

那(nǎ)(nǒ)(něi),——那,那个

这◥啌(zhǐa qiáng)& 这边儿(zhǐa biánr),——这里,这边

那◥啌(nǎ qiáng)& 那边儿(nǎ biánr),——那里,那边 ①结构助词

嘞(lei),——的,地,得

样(yāng),——似的

②动态助词

着(zhuō)&(zhīa),——着

了(liāo),——了

③语气助词

哦(io),——吗

嘞(lei),——呢

呗(b?),——呗 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

1.中(zhóng) 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河南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huá) 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在表示植物花的时候,单独的“花”特指棉花,而“花儿(huār)”才是表示花朵的意思。

3.得(dé短促半音) 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河南方言里的“得”读作dē,调类为阳平,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4.烧(sháo) “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河南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义大致同普通话“骚”。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

6.寻(xìn) “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话中读作xìn,还表示“送给”“嫁”的意思。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好了冇?”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7.舔(tiān) “舔”在普通话里是“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的意思,这一动词多用在物上而不用在人身上,但是在河南方言里,它却可以用在人身上,有“巴结、溜须拍马”之意,且读作阴平。

8.喷(pén) “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常组词”喷空儿(pénkóngr)“。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③他俩又搁这儿喷空儿嘞!

9.板(bān) “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河南方言里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

10.瓤(ràng) “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河南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和物体柔软或气压不足“的意思,读作入声调。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③这后轮气有点瓤。

13.饮(yǐn) “饮”字与大体积家畜连用指给家畜喂食,音同”印,如:饮牛。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

1.成色 在普通话里“成色”是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在河南方言里“成”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事”。如:老王嫌小李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李没本事(或能力)。

2.光棍 “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河南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轻声。例如河南话“你光棍啥哩?”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

3.老婆 河南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汤 “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5.回来 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河南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

6.老头儿 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与普通话中的“老婆”对应。“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7.刷子 普通话里“刷子”是指“用毛、棕、塑料丝、金属丝等制成的清除赃物或涂抹膏油等的用具。”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这个意义,还有“本事、能力”的意思,例如:没有两把刷子,谁敢揽这个活儿?“刷”读作阳平。

8.不管 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不”读作阳平,“管guǎn ”中的主要元音“a”读作“ê”音。

9.仔细 “仔细”在普通话里就是“细心、小心”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多指“俭省或吝啬”之意,而且表达时多带有嘲讽的语气。例如:他呀,仔细得什么都舍不得买。“仔”读作入声,“细”读作轻声。

10、枯憷 念“kuchou”音,意为皱巴,不平整。 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

1.白 在河南方言里,“白”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其实是“别”的变音,例如:你白说了,我早就着了。意即“你别说了,我早就知道了”。

2.着 “着”在河南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助词表动态外,读成入声调时,还有动词“知道”的意思,如:你不说我也着。(你不说我也知道)

3.小 “小” 读作入声调时,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儿子”或“年轻男子”的意思,例如:问问他小,就着了。意即“问问他儿子就知道了。”,再如他生了个小。表示他生了个儿子。

4.恁河南方言中,“恁”除了有指示代词“那么”之意(“恁”的读音与普通话同),还有人称代词“你们”之意,“恁”作人称代词时读作阴平。如:恁都那样说,他就相信了。

5.冇 “冇”(音:mou/mao/mo)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广东话里的“冇”据说就是从河南话而演变过来的。

6.吽 ou四声 指牛

义同形异的双音节词

1.就话儿 河南方言中“就话儿”就是普通话词语“本来”的意思。

2 zho说 “zho说”在河南方言里就是普通话“一直说”的意思。如:zho说是这样,你却那样做。意即“一直说是这样,你却那样做”。其为“直”的变音。

3.滋腻 河南方言“滋腻”是普通话“小气、不大方”的意思。如:他这个人滋腻的很!

4.膈臆 “膈臆”两音节分别读作入声和轻声,在河南方言里一可就是“厌恶、讨厌”的意思,其实是“膈应”一词的变音。

5.地奔儿 这里的“奔”读作阳平,“地”读作“dia”,入声调,“地奔儿、地走”都是“步行”的意思。

6.黑下儿 “黑”的主要元音读作“ê”,“下”读作入声调。意即普通话词语“傍晚或晚上”。

义同形异的多音节词

1.胳老肢儿 “胳”中的“e”读作ê音,是普通话“腋窝”的意思。

2.不老盖儿 是普通话“膝盖”的意思,这里的“不”读作阳平。

3.谷蹲那儿 不是指地点而是指动作,是普通话“蹲下”的意思。“估堆一边儿”就是在一旁蹲着的意思。

4.灶火屋 就是普通话“厨房”的意思。

5.清早饭、晌午饭 不是早饭、午饭的意思,这里的“早”读作dao入声调,“清早饭”的意思是“上午”,“晌午饭”的意思是“中午”。例如:清早饭他还在这儿。(上午他还在这儿)  许昌话叫清早起(qing dao qie),指的是上午这段时间。

6.不任咋儿 就是普通话“不碍事、没关系”的意思。

形义同音异的单音节词

1.儿 与普通话儿相同,在不作为儿化音出现、表示孩子的时候,发音为 ler 、阳平

2.二 与普通话二一致,在表示数量的时候,发音为 ler、阳平

河南方言特别是豫北方言的变音现象

如获嘉方言的Z变韵、D变韵等变韵现象,在整个豫北以及附近毗邻地区(包括黄河沿线,以及山西、河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

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获嘉方言研究》(侧重描写)、《音节与意义暨音系与词汇化、语法化、主观化的关联:豫北方言变音的理论研究》(侧重理论)等。

中文的谐音双关和英文的谐音双关有什么不同之处

罗马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从个行省到罗马都有大路相通,非常方便,所以有此说。后来就转意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实际上,伟大的罗马已经成为某种象征,所以很多谚语都和罗马有关系,譬如“来到罗马,做罗马人做的事”(入乡随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等。

“条条大路通罗马”实有其路,就是古罗马人在欧洲各处以及北非修筑的英语叫做“Roman roads”的大路,那是堪与中国秦“驰道”相媲美的一项欧洲古代伟大工程。

秦灭六国过程中,修筑了许多大路,秦王朝建立以后,继续维护和修筑,形成通往全国主要地区的“驰道”。至今北到内蒙东胜,南到湖南零陵,东到渤海之滨,仍然可以看到那两千多年前浩大交通工程的遗迹。内蒙东胜境内“直道”(直通正北的秦驰道)保存下来的遗迹还有90华里长,路宽仍在35米以上。当年平原地区驰道的标准路宽是50步,秦制1步6尺,1尺约合现在0.23米,可以算出路宽大约是70米,实在应该看作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路边三丈一树,十里一亭,高速路的附属设施也有了。

有的书上说秦驰道是秦始皇出巡用的“御道”,恐怕不确。从保存下来的遗迹看,它们显然都曾大负荷、长时期使用过。如果我们没忘记当年秦兵出动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少有的,动辄几十万人,后勤补给运输任务的艰巨当不难想见;驰道的修筑,无疑正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罗马大路也是这样,它主要也是一种“military roads”(军用路)。第一条道路,从罗马到意大利南部城镇卡普阿(Capua),是公元前312年由一位名叫“Appius Claudius Caecus”的督察官(censor)指挥筑成的,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ViaAppia(英语“Appian Way”,亚必古道)。罗马人征战到哪里,就把这种“大路”修到哪里,而且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在欧洲大陆它们最终都通向罗马,但在大不列颠,却都通向伦敦。

罗马大路的总里程大概不比秦驰道少,但远没有秦驰道那么宽,其路面常常用石块铺砌,是“paved roads”,铺砌方法约与我国南方的卵石路类似,但不同于“石板路”,这就比通常只是夯实土路的秦驰道要好一些。古罗马的基本军事单位是“centuria”(顾名思义可知是“百夫团”),标准建制是42个“centuria”组成一个“legion”(军团),这样一个罗马军团便大约有四千多人。公元前44年恺撒被谋害以后,他的侄孙(grand-nephew)、因被他指定为继承人(heir)而收为养子的屋大维(GaiusOctavius)与安东尼(MarkAntony)争夺继承权,曾把部队扩充到60个军团,但获胜后就削减为28个。罗马帝国用兵规模远不如秦军,通常也就几万人,例如,第四任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公元41-54年在位)征服大不列颠的部队,大约就是4万人。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大路自然不需修得像秦驰道那么宽。

通向罗马的不只是“罗马大路”

在征服大不列颠之外,克劳狄乌斯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颁令允许高卢贵族取得罗马公民权,这对高卢的“Romanization”(罗马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后来,罗马帝国在它征服的其他地方,也推行了类似的应该说相当“开明”的做法;而那样做,实在是有利于把被征服者“罗马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外省人”涌入罗马,凯尔特人(Celts)、柏柏尔人(Berbers)、犹太人(Jews)、埃及人(Egyptians)都有成为罗马公民的,更不用说备受罗马人尊敬的希腊人了。这样,“Roman?就不是一个用于“ethnicde?scription”(种族描述)的术语,而成了一个政治术语(politicalterm)。

取得罗马公民身份(Romanciti?zenship)的“外省人”,许多成为战士,一些人做了官吏,有的当上元老院议员,还有几个甚至当上了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121-180),既是皇帝又是著名新斯多噶派哲学家,而他就来自南高卢(Southern Gaul)。另一个来自南高卢的著名人物是历史学家,《Histories》(历史)和《Annals》(编年史)的作者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公元前55?-120?)。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诗人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s Maro,70-19B.C.,但丁在《神曲》中所写游地狱的向导)和历史学家利维(Titus Livius,59.B.C.-AD.17,《History of Rome》(罗马史)的作者),据说也是高卢人。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这些人当属“成功人士”。对于他们,通向罗马,也就意味着通向“成功”;“条条大路通罗马”,那大路在“军用路”(military roads)之外,还是“仕途”(official career)。

公元98-117年在位的图拉真(Marcus Ulpius Trajanus),出生在西班牙,不但是第一个当上罗马皇帝的“外省人”,而且成就非凡,从而有“Optimus Princeps”(最好的皇帝)之誉。他一改“开国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以多瑙河为帝国东北部边界的政策,跨过多瑙河攻占了达契亚人(Dacians)的土地,把它变成罗马帝国的一个边疆省,即今天的罗马尼亚(Romania),这样才在东欧斯拉夫语系国家中出现一个拉丁语系国家。为了保证军队供给,图拉真在铁门(Iron Gate)以东的多瑙河上修建了一座石墩多跨木拱桥,总长800米,单拱最大跨度52米。在一千多年的长时间里它不但保持着“欧洲第一”的记录,也是“世界冠军”。秦驰道上迄今尚未发现可以和它相比的桥,所以在路面之外,我们得承认罗马大路在这方面也胜出一筹。

显然,“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谚语应该出现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前,起初它很可能是拉丁谚语,而且很早就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例如日耳曼语,现在德语还有“Alle Wege führen nach Roma”的说法。日耳曼人虽然不像高卢人那样“罗马化”了,但他们也有以罗马为中心、或者为“正统”的观念;德意志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人们常说的“第一帝国”,德语全名便叫“Heilige Romalische Reich Deutscher Nation”(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盎格鲁-萨克森人渡海来到不列颠,是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的事;他们演变成“英国人”,他们的语言演变成“英语”,则更晚。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因为先后受宠于多位大贵族和国王,曾有幸到法国和意大利去旅行,但那时就在意大利,“中心”也已经不是罗马而是佛罗伦萨(Florence),所以他只能感叹“吾生也迟!”。英国人不但创造不出这条谚语,而且把它翻译成英语也是很晚的事。“all roads lead to Rome”中的“road”一词,在古英语(Old English,约公元5世纪到11世纪)里作“raid”,意思是“riding”(骑,驾),但在乔叟时代已经成了一个弃而不用的“废词”(obsolete)。当作“lin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ces”(交通线)讲的“road”,迟至16世纪才出现;起初作“roadway”,而且其中的“road”用的还是作“riding”解的“古意”,“roadway”者,骑马、驾马车的“马路”也。“铁路”现在不列颠英语作“railway”(美国英语则作“railroad”),但也开始被简化成“rail”了,其演变似乎正重复了当年从“roadway”到“road”的变化。

参考资料:

中华读书报

“Sole”是什么意思?

“Pun与“双关”比较研究 沈志和

摘要:pun与“双关”分别是英汉语中两种不能完全等同的修辞格.从定义来看,“双关”即“一语双关”;而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甚至“多”关.从分类来看,pun包括paronomasia, sylleptic pun, antanaclasis和ambiguity,而汉语的“双关”只能与前两者对应而无法包容后两者,与其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分别是“换义”和“歧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英语的pun与汉语的双关多各行其道.因此,在双语转换中,pun或“双关”原来的用词和立意往往会消失.笔者结合实例,探讨了几种翻

关键词:pun;双关;翻译;研究

导言:

“pun”和“双关”分别是英语和汉语的两个修辞格,然而,经常被国内外语界视为完全等值语相互套译.英汉或汉英辞书如此,一些文体修辞专著也不例外.实际上,“pun”与汉语“双关”不仅定义不完全对应,而且分类也不尽相同,“在某些方面,它们甚至差别很大”[1](P.34).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英语“pun”译成汉语或汉语“双关”译成英语时,中外译者几乎都有捉襟见肘之感,难以找到理想的翻译.

一、“pun”与“双关”的定义比较

(一)“pun”的定义及其对应例证

1、《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Oxford: Clarendon Press. Vo1.xII.P832)给“pun”下的定义:“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以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例(1)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

明天你来找我,你就将发现我已经是个坟墓中的人了.

句中grave有两义,可作“坟墓”或“严肃的”、“重大的”解.

例(2) Learn some craft when young, that when old you may live without craft.

趁年轻时学一点手艺,以便在年老时可不靠行骗为生.

句中前一个craft是“手艺”的意思,后一个craft是“骗术”的意思,形同义不同,两种意义相互关联,趣味很浓.

2、《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81.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USA: Merriam-Webster Inc. P. 1842)给“pun”下的定义:“ The humorous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a play on words. (词汇的幽默用法,用一个词去暗示不同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一种文字游戏.)

例(3)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我们这里的阳光灿烂,空气新鲜,对您的儿子——事业和财产继承——大有裨益.

这是一幅为海滨浴场作宣传的广告画上的一句话,巧用了同音异义词(即谐音双关):sun与son, air 与heir,因其生动、幽默,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易打动父母的爱子之心.

(二)“双关”的定义及其对应例证

1、《辞源》(四)(.北京:商务印书馆.P.3220)给“双关”下的定义:谓双关语.用词或造句兼含两义,六朝民歌常用之.

例(4) 作蚕丝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乐府诗集?四九?西曲歌》)

诗中以“怀丝”谐“怀思”,以丝之“缠绵”寓情之“缠绵”.

2、《辞海》(缩印本)(1980.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P.482)给“双关”下的定义:修辞学上辞格之一.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关涉两件事.

例(5)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红楼梦》第五回 )

“雪”谐“薛”,指“薛宝钗”;“林”字音形双关,指“林黛玉”的“林”.

(三)Pun和“双关”定义的对应与不对应

从汉语“双关”的两个定义来看,它仅仅是“用词或造句兼含两义”或者“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即通常说的“一语双关”.而英语的pun却不仅仅是“兼含两义”或“关涉到两件事”,而是“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因此,汉语“双关”的定义仅与英语pun定义的前半部吻合,而pun定义的后半部却是汉语“双关”所不能对应的.所以,英语pun除了能具有汉语的“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 双关,即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来做文章.

例(6) Romeo. Not I, believe me: you have dancing shoes with nimble soles; I have a soul of lead. So stakes me to the ground I cannot move.

(William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 我实在不能跳.你们都有轻快的舞鞋;只有一个铅一样的重的灵魂,把我的身体紧紧地钉在地上,使我的脚步不能移动.(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的这一pun是建立在sole和soul这对同音异义词上的,属于“二”语双关,生动地刻画出罗密欧当时心头烦恼,无心跳舞的心境.

另外,根据pun的定义,“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因此,pun既可以是“双关”,也可以是“多关”.

例(7) —It’s everybody’s right, right?

—You think all your right is right?

—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对吧?

—你认为你有权就有理?

以上是两个人在对话中以双关语打趣.对话中四个“right”,共有三个词义,是同音异义词,属于一语“多关”.

二、Pun 与“双关”的类型比较

(一) Pun的类型及其例证

国内出版的不同辞书对pun的分类有所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采纳以下观点进行划分,“pun包含paronomasia, antanaclasis和ambiguity三种辞格”[2](P.496),“据双关的构成特点,此辞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Homophonic Pun(同音双关);二、paronomasia(近音双关);三、Antanaclasis(同词异义双关),四、Sylleptic pun(一词多义双关);五、Asteismus(歧解双关).”[3](P.323-326)

1、Ambiguity(歧义):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识地利用一词多义的特点,造成语义分歧.Ambiguity是pun的一种形式,但与pun有所不同,pun往往是讲话人主观上本来就意含双关,而ambiguity却往往是讲话人主观上本无双关之意,而由于词语的歧义,客观上造成了双关现象,易引起误解.

例(8) How To Be A guilty Parents (New York Times)

父母怎样才能自知有愧

文章的标题似乎是劝诱家长:如何做有愧的父母.而文中内容却是要父母的言行检点些,不要动辄责备孩子.

例(9) He finished the race last Friday.

句中“finished the race”有“参加了竞赛”和“消灭了那个种族”两种意思.

2、Antanaclasis(换义) 利用某些词的多义性,在一定语境中,将原本表示彼义的词用来表示此义,并使这两种意义互相关联起来.

例(10) 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 or assuredly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 (Benjamin Franklin)

我们大家必须团结一致,否则我们一定都会被分开处死.

句中前一个hang与together构成成语,意思是“团结一致”,后一个hang则是“被绞死”之意,字面相同,意思不同,前呼后应,语言生动,言简意赅.前面出现的例(2)也属此类.

3、Paronomasia(谐音双关) 用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的词构成双关,它包含了homophonic pun(同音双关).

例(11)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

他们星期日为你祈祷,星期一对你敲诈.

借用同音异形词(homophone) pray和prey造成双关,讽刺西方教堂里的绅士、太太、**们貌似虔诚的丑恶嘴脸.

例(12) If he do breed, I’ll gild the faces of the grooms withal; for it must seem their guilt. (William Shakespeare, Macbeth)

要是他还流着血,我就把它涂在哪两个侍卫的脸上;因为我们必须让人家瞧着是他们的罪恶.

gild和guilt是一对近音异义词构成的双关,它的运用暴露了麦克白夫人灭口、嫁祸于人的罪恶.

例(13)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

—面包师傅什么时候营业?

—每当他揉面的时候.

回答中利用need(需要)和knead(揉)这两个同音异形异义词,并配上dough的一词多义(含“生面”和“钱”之意),形成两个双关来构成幽默.

例(14) —What four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would scare off a burglar?

—O,ICU.

—哪四个英语字母会吓跑窃贼?

—O,ICU

这是利用四个字母OICU组合谐音的句子:Oh, I see you. 类似这样的还有:IOU (I owe you), 其意为“借款单据”;OIC,外国眼镜商利用这三个字母的形状作广告,其形就像个眼镜,念起来音同Oh, I see.真是匠心独具!

4、Sylleptic pun (一词多义双关)也有人称之为syllepsis[4](P.35).但又有人将syllepsis翻译成“一笔双叙”[5](P.497)或“一词多叙”、“兼顾”[6](P.331-333),这与我们将要讨论的“一词多义双关”是完全不同的修辞格.此类pun与antanaclasis相似,其区别是在sylleptic pun中,双关词仅出现一次而可以作多解.国内学者论及双关语时指出“利用一词多义的双关语比利用同形异义现象的双关语更有趣、更巧妙”[7](P.89).

例(15) Sagging Spirits in Scotland

(Newsweek, 1983)

苏格兰制酒业萧条

文章是关于苏格兰制酒业萧条、酒厂纷纷关闭,该报道标题不但含有“酒产量下降”,而且有关人员“情绪低落”,一语双关.

例(16) 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

大使是一个为了本国利益而在国外说谎的诚实的人.

句中lies可理解为“说谎”,也可作“在,居住”解,一语双关,风趣、幽默.

(二)“双关”的类型及其例证

国内出版汉语修辞方面的著作,“双关”的分类都是从双关语词的音、形、义三方面着手,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实际却是一回事.有简单地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8](P.120-121); 有按“谐音双关”、“借形双关”、“寓意双关”、“混合双关”分成四类的[9](P.66-68);也有依“表里双关”、“彼此双关”归做两群的[10](P.98).

根据《辞海》给“双关”下的定义,“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关系,使一句话关涉两件事”,以及几本修辞著作对“双关”的论述,笔者认为把“双关”分成两类会显得更简洁.这两类是:1、同(谐)音双关;2、同词双关.

但是,为了更好地与英语的pun作比较的观点,笔者采纳了修辞学权威著作《修辞学发凡》的观点,将“双关”分成两类:“表里双关”和“彼此双关”.它们不仅涵盖了汉语中所有的双关类型,而且还能较细微地与英语的pun作对比.

1、表里双关:“言陈之外暗藏意许之义”[11](P.98).从双关语词对于表明主意的语辞关系来看,包括音类同以及音、形类同两类,多见于歌谣.

(甲) 单单谐音双关的:

例(1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表为“丝”,里为“思”,“丝方尽”实为“思方尽”,“丝”“思”表里相关.

例(18)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温庭筠《达摩支曲》)

“香”谐“相”音,“丝”谐“思”音,合表“相思”之意.

例(19)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目莲.

“芙蓉”和“夫容”,“藕”和“偶”,“莲”和“怜”各谐音双关.

(乙) 音形都可通用,而字义不同,以义做双关:

例(20)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张先《醉垂鞭》)

“春”双关“春色”和“美女”(唐人称美女为春色).

例(21)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

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

(《子夜歌》)

“匹”双关“布匹”和“匹偶”.

例(22) 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

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读夜曲》)

“骨”双关“飞龙的骨”和“思妇的骨”.

2、彼此双关:借眼前的事物讲述所说意思,音形义三方面都能关涉两种事物,多见于平话小说戏曲.

例(23)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师.

(张九龄《竹》)

“高节”、“虚心”既是竹的属性,又是人的美德.“人相重”、“世所师”明是赞竹,实是赞人.

例(24)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全诗明似自怨自艾,实是怨天尤人.末句“虚”字四关:甲,指空间上的院落空虚;乙,指时间上的静夜空虚,此二者明似写景.丙,指事业上的仕途空虚;丁,指心理上的心灵空虚,此二者实是抒情.甲与乙合为表体,丙 与丁才是本体,实际还是“表体”与“本体”相关,即彼此双关.

过房爷是什么意思

”Sole“的意思:

adj.?独占的;唯一的

n.?脚底;鞋底;?鳎鱼

vt.?给(鞋)换底

短句:

1.sole agent〔right of sell〕 独家代理商〔经销权〕

2.sole cause〔heir, reason〕 唯一原因〔继承人,理由〕

例句:

用作形容词 (adj.)

1.He has the sole agency for Ford car. ?他有福特汽车的独家代理权。

2.His sole motive is to make more money.他唯一的动机就是多赚钱。

3.Farming is his sole livelihood.他唯一的谋生之道就是务农。

用作名词 (n.)

1.He has pain on the sole of his feet.他脚底很痛。

2.The soles of my shoes are broken.我的鞋底都断了、

用作及物动词 (vt.)

I'm having my shoes soled and heeled.我要叫人给鞋子换鞋底和鞋跟。

摄氏度是什么意思

词目:过房 拼音:guò fáng  基本解释 [adopt a brother's son as one's heir] 〈方〉∶过继子女 诸乞养过房男女者听,奴婢过房良民者禁。——《元史·刑法志·户婚》 详细解释 1. 无子而以兄弟或同宗之子为后嗣。 宋 欧阳修 《答曾舍人书》之二:“父子三纲,人道之大,学者久废而不讲。缙绅士大夫安於习见闾阎俚巷过房养子,乞丐异姓之类,遂欲讳其父母。” 2. 指以别人的儿女为儿女,或认别人为义父母。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他自身姓 张 ,幼小间过房与我做义女,如今十八岁了,诗词歌赋,针指女工,无不通晓。” 明 冯梦龙 《万事足·买妾求嗣》:“老身姓 窦 ,小女 玉儿 ,为因夫主弃世,家业凋零,难以度日,欲将此女过房与人。”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祖父本无子息,我婆为住乡下的叔祖父 沈洪芳 娶了个青年 苗 族姑娘,生了两个儿子,把老二过房作儿子。”

编辑本段概述

亦称“过继”、“过嗣”。指本人无子而将兄弟之子或他人之子转为己后。过继儿子有严格规定,男子无子允许继嗣,并且只准以辈份相当的侄子为嗣,独子不得出嗣。过继后,嗣子与嗣父母之间确立亲子关系,嗣子享受宗祧祭祀权、财产继承权。旧时,过继为族中大事,一般要举行仪式。仪式由双方父母参加,并请族长到场,郑重立下过继文书,写明抚养权及遗产继承权,并宴请邻里、族老,自此过继宣告成立。 过房爷 就是干爹 “拜干亲”就是认义父、义母,是流行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 上海人称继父、继母为晚爷、晚娘(晚音ed)。上海有过继、过房的习俗,对过房认的父母,一般都称为过房爷、过房娘。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他把水的沸点定为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其间分成100等分,1等分为1度。但是,在使用中,人们感到很不方便。摄尔维斯第二年就把该温度表的刻度值颠倒过来使用。又隔两年,著名博物学家林耐也使用了这种把刻度颠倒过来的温度表,并在信中宣称:“我是第一个设计以冰点为零度,以沸点为一百度的温度表的。”这种温度表仍然称为摄氏温标(又叫百分温标)。后人为了纪念安德斯·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 5(F- 32)= 9(C)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华氏度=32+摄氏度×1.8

摄氏度=(华氏度-32)÷1.8

温度的度量值衡量温度高低 40摄氏度=104华氏度

华氏度F=32+(9/5)乘以摄氏度°C

0 °C=32 °F

37 °C=98.6 °F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设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单位名称“度”已作废。摄氏温度的定义是t=T-T。,而T。定义为273.15 K,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 华氏度(Fahrenhite) 和摄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Gabriel D. Fahrenheir(1681-1736)命名的,其结冰点是32°F,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212°F。

摄氏度的发明者是Anders Celsius(1701-1744),其结冰点是0°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