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学派的异同点

2.英语作文,如何平衡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3.认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只是一道程序,这是唯物还是唯心呢?

4.求问新理想主义是什么

5.我为什么相信唯心主义

idealismo_idealism

1、唯心主义(idealism)即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而探究本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

3、应该是机械唯物主义,就是所谓的形而上学。

4.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5、

反映论(Theory of Reflection)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理论,即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自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在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概括的。恩格斯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列宁也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何等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心理、意识是脑的产物,脑是心理的器官,这已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学派的异同点

唯物论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心主义(idealism)即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唯我论 solipsism 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及他人均为“我”的表象或“我”的创造物的哲学观点。它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逻辑结论。典型代表者有18世纪英国哲学家G.贝克莱、19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等人。他们把世界看作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创造的产物,认为只有自我及其意识才是唯一真实的、本原性的存在。

英语作文,如何平衡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一、理想主义 什么是理想主义呢?在英文里,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一个词,都是idealism。这个词属于哲学范畴,在员工管理方面,意思是说,思想精神是第一位的,是至高无上的。我在这里讨论的理想主义,虽然与哲学意义上的唯心主义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有密切关联。理想意味着善良完美的观念,是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因为是perfect idea,所以是ideal。如果不是完美善良的观念,而是一般的idea,就很难“至上”,很难成为“主义”。公元前5世纪的柏拉图是古希腊世界里最著名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著作集中讨论“善”,即“good”。从11世纪到18世纪,欧洲流行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绝对精神,是 absolute。Absolute的含义与柏拉图的good几乎是一样的,即完美的善良,绝对的善,也就是孔子讲的“至善”。 回到员工管理上来,理想主义就是要求员工具有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式的工作态度、具有仁义诚信等至善准则、具有十分美好的执行力、具有…… 理想意味着善良完美的观念。既然是完美的道德观念,理想就不大可能成为现实。这样的员工,正因为其道德上、工作上的完美,就导致其十分难以找到。 二、标准主义 什么是标准(Standard)呢?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定,以期约束员工,实行标准化。什么是标准化呢?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抽象性;②技术性;③经济性;④连续性,亦称继承性;⑤约束性; ⑥政策性。 我们这个时代,由于没有具体的传统信仰,没有超验事物的评判尺度,没有绝对真理的核心概念,所以不能老是用理想主义去裁定员工的正确与否。只要员工能遵守规章制定,按时完成工作,就是好员工了。 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一词,最早见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对法国画家库尔贝作品的评论。库尔贝不从时俗,按照实际生活的面貌作画,被当时巴黎官方评论家们讥之为“现实主义”作品。库尔贝为表示抗议,索性树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以后现实主义一词便得到了广泛使用。 在员工管理上,我们也要实行现实主义。如果员工能够完成任务,有点小是小非,问题也不大。退一步讲,即使偶尔不能完成任务,管理人员也不应该大惊小怪。理想主义有目标,有激情,很坚定,颇具才华;现实主义有经验,有圆通,善于随风而动,非常实在。两者没有好坏,理想主义会因为自己的理想走向天堂,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理想走入地狱;现实主义可能为自己和外界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可能会使自己灵魂堕落的可怕,回归动物身上一些残忍的本性。

没有理想主义,人类不能开拓创新,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法宝;没有现实主义,人类就不能有物质基础,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工具。还是朋友讲的简单,首先人都要浪漫,但浪漫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是要money的。人人都要活的有理想,很好;但是理想的落脚点确是注重现在的实际,打牢基础,只有这个支撑的理想才不是空中楼阁,但是人却常常因为日子好起来,忘了理想,背叛了自己的初衷,而死于安乐,死于自己的短见。所以最好的还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勉励:志存高远,立足现实。但是反过来说,立足现实,志存高远说也说的通,但难免走的不远,所以稍差,最好不要颠倒,为什么了?因为前者是理想主义引头,如果结合实际,能走很远,做很了不起的事业;后者是现实主义引头,也不乏后来开窍,随着素质不断提高,也做了很大事业,但是这样的是少的,难免会为自己的利益或生活放弃理想,所以不能走远。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一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

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理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理想很重要,所以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国古人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等等。 但我认为,关注“理想”不如关注“梦想”。每个人都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期待,但不能过深地思考理想、志向、未来这些问题。这是因为,理想往往诞生于热爱,热爱一定产生自爱好,而爱好来自于兴趣,兴趣则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反过来说,从兴趣到爱好,再到热爱,再到理想,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接触新鲜事物后熟悉、了解、探究它的过程。每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到升入初中、高中,都会不断地接触到新鲜事物,会对其中的一部分产生兴趣。为什么会对这个的事物而不是那个事物产生兴趣呢?不用问为什么,鸭子生下来就喜欢水,天鹅生下来就喜欢蓝天,天鹅即使长在鸭群里,也必然会与众不同。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鸭子型的,有的则是天鹅型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种兴趣爱好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不必刻意去关心理想的问题,随着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当作一个爱好,直到开始热爱它,你的理想就很自然地在你的头脑中萌发了。 我认为,对年轻人来说,理想就是梦想,有理想,就意味着对明天充满了追求与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有诗人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我看,诗中的“理想”也不如换成“梦想”,梦想虽然不像诗里说的一样伟大、神圣,但它的确会成为我们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动力,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有梦就有希望。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程度要远远超过中国,竞争力也远远大于中国,但孩子们也不会过多关心将来要干什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一直倡导自由思想,表现在孩子们身上,就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不多,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这些就足够了——至少18岁之前是这样;18岁之后,自由发展,大部分人凭兴趣选择职业,考虑的是自己的幸福程度或舒适程度,考虑的是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干什么能赚多少钱。 所以说,理想确实很重要,但比理想更重要的东西有很多,不单单是“努力”、“机遇”、“财富”、“快乐”、“健康”等等,最关键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对事物的热爱! 理想与现实区别:当你抛弃理想,只有现实的时候,你一定一步一步走向一个死胡同。从来没有一种现实能够满足人类,人类不是完全活在现实的东西,很可能,明天你可以赚更多的钱,后天可以更有名。可是,更多的钱能够做什么?更有名能够做什么呢?但是当你为了理想而抛弃现实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空中楼阁的英雄,很快你就牺牲了,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诚恳的,没有一个人是好人。在人生的整个路上,你只有把持着你的理想,但是你要看到现实,用现实的方式去实现理想,你的整个人生才可以做出自己要做的事,走出自己要走的路你好,这是我在网络上整理黏贴出来,内容会有点乱,你如果要做论文或分析这个应该可以,不过要按照你自己的目的跟想表达的内容相一致。因为要写这个题目的范围很广,我不知道你的出发点再那里,所以每样都有一点,你就看“菜”配“饭”啦

认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只是一道程序,这是唯物还是唯心呢?

就人性论而言,理想主义(idealism)持乐观的态度,具有性善的思想,认为人们是追求和平的,纵然有时候会犯错,造成战争,但却能从经验中学习,藉此改变他们的行为,不再发动战争。而现实主义(realism),则主张人类的天性是丑恶且贪心的,喜爱权力,具性恶的思想,认为人们不懂从教训及经验中学习,而影响著政治行为。这两个不同的人性假说,是两种不同学说的基本根据,因此两者在其他主张中都持相反的观点。

其次,就国家政治的要求,两者都有所差别。理想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是实施良好政治,他们所追求的,是要有道德标准的政府,要求良好统治的艺术。然而,现实主义则认为政府的行为是取决於外在环境因素,并非单是国家内部结构,国家并无好坏之分,要求的只是适当的行为,这些政治行为,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统治者的类型无关,只取决於外在因素。

再者,两者对战争、冲突都有不同的看法。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国际合作,如北约,联合国等,解决国际纠纷,又如国际法庭,处罚一些违反国际法的国家。理想主义者都相信合作和长久和平是可以实践的,透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来避免冲突,因此,军备是多余的。然而,现实主义是持相反主张,他们认为战争或冲突都是不可能避免的,无论是人类本性现实主义(human nature realism)、防御F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或是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都认为国际处於一个无政府状态,各个国家都关注自己国家的实力(power)与利益 (benefit),军备是必要的,故此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现实主义者面对国际危机时,会主张以谨慎的处理手法,透过了解,谈判,及让步来化解,并藉此避免严重的战争。因此,他们不认为和平是长久的,反之都是短暂而人为的。

此外,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之处,还在於两者的基本追求及目标。理想主义追求道德(moral),认为国家都是以道德作为目标,每个

求问新理想主义是什么

唯心。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该理论的基础,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对立面。

唯心主义(Idealism)即唯心派,又译作理念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它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

中文名

唯心主义

外文名

Idealism

别名

理念论

性质

认知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含义

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后者已成为通用的词汇。如今学界将柏拉图形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观念是由经验而来;柏拉图的理型,却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因此,“理型”会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客观的,也是绝对物质的,都是绝对真实的,万事万物自我演化的,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绝对客观的,世界依附于意识而存在,无客观实践论证坐标。

唯心主义对心(广义)的定义:一切抽象事物的总称。

我为什么相信唯心主义

一、社会发展主要是靠理想所推动的 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发展。人总是希望社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幸福。最美好的莫过于理想。社会发展方向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人类普遍幸福和理想所决定的。理想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向着人类普遍理想的方向发展。 任何没有实现的美好的思想或主张都可以是理想。在电脑和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人们看到电脑对于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潜力以及商业利益,大力推广普及电脑和网络,普及电脑就是一种理想。这个理想现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今天的电脑的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是高科技理想与商业理想、社会理想结合的成功典范。 不论现在人们对马克思如何评价,马克思的思想的确改变了世界。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受剥削的现象十分严重。马克思因而提出了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的理想。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国家。苏联、中国、古巴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虽然中国历史上就有人提出“均贫富”的思想,但真正建立起一个公有制国家,却是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公有制国家的建立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尝试公有制是否有优越性。不论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发展是否检验了马克思的理论,“均贫富”一直是人类的理想。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现在的西方国家很难说是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马克思理论中谈到的剥削、阶级、剩余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西方反对的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没收财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独裁)。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决不肯放弃既得利益,所以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经历了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最深刻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凯恩斯主义(国家调节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迅速占有了统治地位。凯恩斯指出资本主义的“时代病症”——“富裕中的贫困”:一方面,有大量的设备和资金弃置不用,存货积压;另一方面,却有无数的失业者找不到工作、嗷嗷待哺,并创建了新的经济理论来拯救“资本主义濒临崩溃的命运”[22]。在凯恩斯理论的指导下,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取得了战后长达二十五年之久的高速经济增长。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则建立了福利国家的理论,主张政府应通过征收累进所得税(包括遗产税和馈赠税)来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均等化,还应担当起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责任。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对高收入者实行高税收,建立了失业保险、全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规定罢工和工会合法,征收高额遗产税,政府鼓励并资助私人创业,限制垄断,开办国营企业,对重要经济命脉国有化等等。这些措施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阶级矛盾,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由贫富两极分化的金字塔结构转化为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梭形结构。资本家的收入主要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工资和风险的回报。在凯恩斯时代,教育和卫生事业规模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西方社会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和“追求生活质量时代”。[22]很多西方国家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执政的是工人党或社会民主党,而称苏联为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国家的这些成就虽然有工人阶级运动的影响,但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虽然如此,不同的思想历程却最终达到了同样的目的,也就是殊途同归。人的理想起了主要作用。实际上,很多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都不是出身无产阶级,世界首富盖茨和巴菲特都赞成征收高额遗产税。这说明只要认识到了,人的理想可以超越阶级利益。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英国被评为上个千年最伟大的人。 同样对理想的追求使人们放弃了凯恩斯主义和计划经济而走向新自由主义。正如奥地利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耶克所指出的,只有竞争制度才能提供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而集中的计划经济恰恰扼杀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使基层单位的***丧失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导致经营不善、不能产生盈利和阻碍资金积累。计划经济不仅丧失利己的动力,使个人失去选择工作的自由,还使集体可以随时以整体利益的名义牺牲个人幸福,导致极权主义。[22]前西德总理艾哈德指出,在现代工业国家中需要有福利支出,但有效的社会福利计划必须以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为前提。他批评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说,在福利国家中,人一生下来就由国家包下来,他拥有一切机会,无需冒任何风险,因而他的智慧、才能和创业精神就得不到充分发展,而这种创业精神和个人的主动性乃是经济发展的源泉。照此办理,经济发展就会越来越停滞,收入越来越社会化,计划越来越集中,政府干预也越来越多。结果,人民大众将陷于集体的贫困中。[22]所以,当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的通货膨胀开始加剧而经济增长乏力,西方经济陷于长期“停滞膨胀”之中,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什么对策,新自由主义终于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思想。但是,凡是不抱偏见的人都能看出,新自由主义者对现实的经济过程和政治过程的认识并不是从凯恩斯主义的后退,而是从那里前进。他们开始弄清了市场失败和政府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把握了市场与政府间的正确结合部位,从而使二者相辅相成,各得其所。

孔子的大同思想也是一种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翻译过来就是:大道行于世间,天下一心为公。选择贤能的人来领导,讲求信用与和睦。人人相亲相爱,老者能颐养天年,壮者能人尽其才,幼者能学有所长,孤寡者残疾者能生活无忧。男人有工作,女人有家庭。物尽其用,路不拾遗。人人努力。这样,欺诈盗贼绝迹,出门不用上锁,就是大同社会了。 人们希望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以理想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人的动机,但动机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结果。环境破坏、毁灭性武器等等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这并不是人想要的结果。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人类社会不是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或人类社会没有一定的发展方向,也不能说明这种结果就是社会的发展方向。人的理性既然能够认识到环境破坏等对社会发展的危害,就应当能够阻止这类自我毁灭的行为。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问题,人类正是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总的来说,只要人类不丧失控制能力,尽管有可能出现偏差,社会发展是向着理想的方向。 二、旧理想主义 关于理想主义,北大教授潘维在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的讲演中有很好的描述。在英文里,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一个词,都是idealism。这个词属于哲学范畴,意思是说,对人而言,思想精神是第一位的,是至高无上的。

理想主义有三个特征。第一,理想不是现实;第二,理想是至善完美;第三,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尽毕生的努力也难实现。

第一,理想不是现实。理想主义的词根是idea,是理念。ism是至上的意思,就成了“主义”。如果去掉表示“至上”的后缀词尾–ism,就是idea,就是理念。理念不是现实,理想不是现实,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理想意味着至善完美的理念。因为是完美的,所以是理想。如果不是至善完美的理念,而是一般的理念,就很难“至上”,很难成为“主义”。所以,idealism是ideal加上后缀-ism,不是普通的idea加-ism。柏拉图乃是人类史上第一位理想主义者,是柏拉图首先提出了至善,即“goodness”。从11世纪到18世纪,欧洲流行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绝对精神,是absolute。Absolute的含义与柏拉图的goodness几乎是一样的,即绝对的善。在那个时代,唯心主义者是这样证明上帝存在的:因为上帝完美,所以上帝存在。如果上帝不存在,怎么会有完美这种理念呢?

第三,既然是完美的观念,理想就不大可能成为现实。实现了的理想,就不是理想了,新的苦恼就出现了。所以,理想是很难实现的理念,经常是穷尽一生的努力也无法实现的完美理念。正因为其完美,就难以实现,至少不是在个人有生之年能享有的。

潘维的演讲主要是从集体主义的角度谈理想主义,也即把集体主义上升为理想主义。还有其它的理想主义,都是把某些理想上升为主义,如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的理想、空想主义、共产主义等等。 有人这样定义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内涵是人类对现实的永不满足,对未来坚持一种更高的追求和更美好的向往,而为了这种追求和向往去作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去承受不尽的磨难和无数的牺牲。也就是说,理想主义是一个目标,是一种追求更好更高的精神动力。在现代,理想主义更带着一种对人类终极目标的关怀,也就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趋同,如我们都喜欢和平,喜欢民主、平等和自由,还有富强……我们对这些东西的向往和追求,就是一种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就是追求绝对完美,就是追求美好。人对理想的追求根植于内心深处对绝对完美的向往。自古以来,这种绝对完美都是最高的精神目标。在基督教,绝对完美是上帝。在柏拉图和中国儒家思想中,绝对完美是至善。人之所以要追求绝对完美,不是因为达到绝对完美能带给我们幸福,而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本身就是幸福。为此,人们才愿意去承受磨难和牺牲,去追求可能一生也实现不了的目标。 柏拉图的理想的本义就是“美好”的理念或“至善”的理念,但对什么是 “美好”或者“至善”却无法定义。“美好”依赖于个人的认识、信仰或信念。 人们对美好的认识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美好的东西别人可能认为不美好,如和斯大林、罗斯福的美好就不一样,共产主义、纳粹主义与自由主义水火不容。那么谁的理想是正确的?这并不是说美好是没有标准的,而是说美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认识。美好是相对的。理想是基于对美好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理想也是相对的。 理想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从某一角度提出来的,随着认识的发展、全面和深入,理想就可能发生变化。理想所依据的认识是相对的,推导过程也是相对的。理想是推导出来的,推导过程本身就有可能是错误的,特别是哲学推导,如从绝对完美推出上帝的存在、从进化论推出帝国主义。错误的推导完全可能产生有条理的胡说。因为理想是没有实现的思想,所以理想的理想性或正确性是未经证实的,是理论上的。 把未经证实的理想绝对化、上升到绝对至善的程度,就变成了目的论的理想主义。把实现理想作为最终目的,甚至为实现理想不择手段,其结果可能走向理想主义的反面,由追求至善变成实际上的大恶[15]。“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想初衷是好的,可结果却压制了人们的幸福。还有其它理想主义的初衷和动机也是好的,但结果却很难说。评价人的行为不仅要看动机,更要看结果,因为只有结果才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的,而动机却可能是虚假的。 对人性抱过度简单而概括看法的理想主义者,其最终造成的邪恶不比最初便为邪恶的人来得少。拜伦说:“不管是屠杀,还是拯救灵魂,一切都是来自善意。”[16]以往的理想主义都是绝对化的理想主义,是旧理想主义。 三、新理想主义 追求绝对理想是不可能的。理想(Ideal)实际上是人的信念(Conviction)或信仰(Faith)。以往所有的理想主义都是实际上的绝对化的信念主义或信仰主义,是把信仰或信念当作绝对化的理想的理想主义,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点。 理想、信念与信仰都是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产生,都是从一定的事实或真理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要区分这三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三个词经常可以换着用。信念就是人所坚信的美好的理念。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由于理想也是未经证实的,所以也是人所坚信的美好的思想。 认识到理想的相对性以及理想与信念难以区分,新理想主义就是不绝对化,承认理想只是自己的理想,是明确的信念主义。理想就是信念,理想与信念是同一个词。信念只是自己所坚信的理念,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因而是不能够绝对化的。信念因为不是绝对的,所以是发展的。 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发展。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人类社会就是整个世界。理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生命的意义也是在追求幸福中以理想或信念改变世界。 理想或信念有可能会是错误的、可能作恶,却不能说错误的理想是邪恶的。所有的理想都是人类向善的表现,都是对美好的追求。作为理想必定是有理性认同的好的一面。任何理想的尝试都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没有尝试,人也不知道好与不好,理想也不能发展。理想有可能错误、也可能作恶,但本质上不是邪恶。然而,如果明知道是错误的,顽固坚持自己的“理想”或信念,以欺骗或强制的手段强加于人,这样的“理想”就是邪恶的。这样的“理想”其实也不是理想,因为理想的本意是美好的思想或主张,既然已经知道错误而不改进,就不是美好的,也不是理想,而只是为了达到其它目的的幌子或手段。 尽管理想可能出错,但即使是为了错误的理想或信念而死,人也是幸福的,并且这个幸福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过去有多少人为了宗教而殉道或为了各种主义而献出生命,他们的牺牲不仅在当时看来是崇高和快乐的,即使今天证明那些信仰是虚幻的,他们的牺牲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理想从来就是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达到一个水平就有那个水平的理想。认识是永远发展的,理想也是永远发展的。探索真理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理想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种各样的理想就好象生物进化中的物种的多样性一样,虽然不是每一个物种都进化成了人,但这种探索的多样性却是人类产生的基础。没有这种多样性的探索发展,很难说人类会产生。错误的理想虽然错了,但它探索了这种可能性,得出了有意义的结果,所以即使错误的理想也是有意义的。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当然,这种错误不能是有意的错误,而只能是后来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的错误。并且,人一旦意识到了错误,就应该对原先的理想进行修正或放弃。这样的理想探索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理想必须是自己的理想,牺牲才有意义。如果是别人的理想,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可,那么牺牲就变成了别人的牺牲品。只有追求自己认同的理想才是幸福。别人的理想不论吹嘘得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强迫人接受就是对人的侵害。以往所有的为恶的旧理想主义都是强制别人接受的理想主义,这也是其最后遭人唾弃的原因之一。那些打着“理想”的旗号要求别人,自己却不肯牺牲的人是虚伪和欺骗。 一个人可以宣传他的理想或信念,如果他握有权力,也可以强制实行他的理想,但他却不能强制别人接受他的理想、抹杀其它理想的存在。强迫全体人民拥有一个理想,是对别人意志的。一个人的理想不过是他的信念,他的信念又不是绝对正确,凭什么强迫别人接受? 人只有自由地拥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才有意义,就象只有拥有自由意志,道德才有意义一样。没有自由意志,任何行为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因为不是出于本人的意愿。也只有出于自己意愿的道德行为才是真正值得赞赏的。不是出于自己本意的道德行为,要么是被迫,要么是无奈,要么是虚伪,要么是欺骗,要么是功利,没有一样是值得赞赏的。被强加的理想即使是正确的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导致强烈的逆反心理。

很多人思维里都是这样的,觉得相信唯心主义的人都是迷信和愚昧的。在很久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尤其不明白牛顿作为那么伟大的科学家居然会想要去证明上帝的存在。

但直到后来自己了解了一些欧洲的哲学发展史以及现当代量子理论的知识后才对唯心主义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唯心主义荒唐,是觉得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无法撼动物质,此外精神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虚幻的。人们经常反驳唯心主义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我不能心想事成。我先不去讲为什么这种观点不对。先给大家举一个简单例子。

大家都知道现在VR也就是所谓的虚拟现实很发达。如果有那么一天虚拟现实不仅可以模拟人们看到的东西,而且可以模拟人类所有的感觉。能够达到那种让你分不清自己是在虚拟现实还是真实现实中的地步时。当你进入虚拟现实没有人告诉你这是虚拟现实时,你如何分辨虚拟和现实?

我相信虚拟现实一定能达到那样的地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我们想象一下在那样一个虚拟世界中,首先满足的两点,一点就是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痛感,也能看到真实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这样,我们能几乎真实的感受到这个物质世界,另一点是我们也同样无法改变虚拟现实里的东西。这两点像极了我们此刻在物质世界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