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所归欢欢喜猜数字_众生所归欢欢喜打一生肖吗是什么生肖动物
1.众生所归欢欢喜,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3.众生所归欢欢是什么意思
十二生肖命理福禄篇之《丑牛》
众生皆福,我是牛,
翻山越岭。
筋疲力尽,永不后悔,
望月盼丰收。
牛念人;
乙年出生:五行属金海,海中之牛。大度,爱春风,见事少学,父母幼灾,九浪子,夫妻无刑,儿女无孤,六亲少依,贤惠女人,生活纯洁和谐。
丁念生:五行属河,属湖牛。人和,衣多财多。早年,财富一直在。晚上,有好的骨肉。遇到女生,最好晚生,夫妻皆大欢喜。一个女人,一个成功的丈夫,过着好管家的生活。
丑年出生:五行属雷和柱中牛。口无遮拦,通晓文艺,才华横溢,衣着光鲜,男再嫁,女再嫁,都有前途无量之嫌。后来夫妻和睦,白头偕老,晚年有福。
辛年生:五行属墙土,路上牛。他性情温和,早年曾受到惊吓。他虽然有财有势,却进退不得。晚则王者寿长,女有富贵荣华之寿。
仇念生:五行属桑哲木,柱外牛。衣多财多,早年不聚,一生敬,不闹,父母难依,骨肉少。夫妻和睦,女儿迟到。女人应该过自己的生活。
牛属于年年出生的人的财富相。
牛看到鼠年,什么都对他好,喜欢门口的眉毛。虽见沉浮,不药自愈。他知道赖子和丑八怪是相融的,逢凶化吉。
牛眼看牛年,年轻有利可图,伤心事难免,一年的职业生涯索然无味。
一个人看到虎年,就在牛年结婚,生个儿子,这样就没什么愁闷感了。他求异乡,欲归久矣。
看到兔年,什么都不顺心。多注意。
当牛看到龙年时,它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一个人的心好像拴在猿爬上,身体却卡在荆棘里,动弹不得。
牛看到蛇年,他的年富就来了,好像拿了包。小仇小罚,争长争短,夺政,交友不慎,都是指邪归正之罪。
牛见马年,桃花在其年出现,不得延期。尽管形势激烈,但乌云退去,月亮升起。
牛见羊年,其财必破库,防小人心。
等你看到猴年,你就是贵客了,你要做点新的,而不是为你的人生做个福报。你将能和你的家人结婚,生孩子,看你的孙子。是天赐良机,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快乐中得意忘形,导致混乱。后来北跑,能够暴败,善于维护和平。
牛见鸡年,其年凶,起伏不快。
牛年见狗,事业顺遂,远走他乡,形单影只,财运不聚,运气好。
当你看到猪年,那是一个糟糕的年份,你很少得到信贷,你不能停止抱怨。
属于牛逐月产人的财富阶段。
农历正月生牛,准备好了就贡献。虽然目前不景气,但是第二天有工作了就大有用武之地。
牛出生于二月。当他被蛰的时候,他听到这个消息感到焦虑,他充满了热情。当他想出人头地时,他没有权利。他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生胆大妄为,有打老虎的权力,哪里也去不了。
牛生于三月,那时天朗气清,一旦装修,到处都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有一些风险和风暴,它可以到达另一边,它会
牛在九月出生,寒露降临,万事如意。智慧和力量必须具备衣食住行,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卑微,哪里有意愿,哪里就有愿望,长发,勇气,运势平和,克服一切困难,生活幸福。
牛出生在十月,那时他正值立冬。尽管他饱经风霜,衣食无忧,思想缜密,独断专行,事业有成,家财万贯,但他骄傲,富有经验,训练有素,有旭日东升的潜质,像月亮一样不变。
牛在11月出生。下大雪的时候,他们很冷,有休息的命运,被用来给别人治病。他们过着安全幸福的生活,没有灾难和困难。
牛生于十二月,微寒。他对食物不熟悉,他的名声也在恍惚中。他拥有李广志的力量,但他总是未被封印。他有一个安静的房间,他的功课传给了他的孙子。他又冷又瘦,红了一辈子。
属于日渐牛产人的财富阶段。
牛生于其生之日,子丑相融。她的账号里有一出戏,枕头上住着一只鸳鸯。虽然她有点小病,但她最终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康复了。
牛生于丑日,会发金音,家报泥金,兴旺,千里。要意识到症状,担心太多,难免会头痛头晕。
牛生于银日,阳光灿烂,内心充实,时有烦恼,人悬半空。每次都有一种空虚感,男人有能力进入科学,遇到美女,女人有能力回归。琴瑟和谐,夫妻幸福。
牛生于旧时代,丑的时候会有小世仇,小惩罚。但是,长时间的奋斗是短暂的,他们一生都是幸运的。
牛出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灿烂。每一个高贵的女人都很少安静,耳朵里都是阴阳怪气。
第四天生了牛,在丑火之地,在丑三合局,发了财,背了朋友,为人贵人。
牛生于午后,幸月明。
奶牛在生命结束前就出生了。虽然他们有丰富的基础,但一切都是不祥的,没有德行与德行的后果。一辈子有多难,留着就好了。
申请当天生牛,求婚多。虽然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贵人会来找你,带头,拿到钱,人家就赚钱了。
牛生于酉日,酉丑驻军三合,命带导火索。虽然他诋毁了很多伎俩,但灾难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虎威风重,制鬼盗大获成功。
牛生于驻防日,天有福报,长命百岁,单身,四处求名利,年后不归。
牛生于海,丑土生水。他们整天在战场上工作,每天都是客人。虽然打击很大,但也要早点回到妈妈身边。
属于按小时造人的牛的财富相。
牛生,早拜花堂,事业无忧。他的一切努力都会成功,他的后代会兴旺发达,他的生活会逍遥自在,晚景会很好。
牛生来丑,聪明多才,文章无与伦比,受了伤也会哭。
出生在的牛,点着蜡烛迎客,很少享受自由,怨天尤人,阳光灿烂。他在危难中得救,常常想单身。
牛生在石矛,多灾多难。凡事小心。
牛生时,万物晦气,缠绵烦恼,阴气交迭。
牛生于四时,有常见官衔,以背为友,财库丰厚,名震他人。
牛生于午时,桃花坐其命,常欲遇其情。
牛生于不合时宜的年龄,但其貌不扬,一生厄运多,幸福少。
牛生于申请之时,得天地之福,顺流而行,恒如日月,旭日东升,能人贵人,不为己谋,光辉purp
全能者若肯生,小人必在他面前起誓;
求财创业,莫向东,西北自有好消息。
生活歌曲:
他不耐烦,细心,宽容,虽然他不善言辞,有自己的主见。
尊老、怜贫、忍耐、端庄贤惠;
发财很难,但是二十四岁结婚很好。
夫妻二人和景顺,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婚礼歌曲:
吉凶祸福,牛兔龙马,愁苦参,
当羊和狗再次相遇时,好运总是一条蛇和一只鸡。
好运或霉运:
祝你牛年和鼠年好运。如果你出生在冬天的腊月或者你丑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被打破,你会很幸运。如果在马年五月的中午相遇,在你忧心忡忡、四处奔波的时候,做错了事,也是舍命。如遇狗、虎、羊的小波折,恶运要迎喜避灾。如果他出生在九月,六月,一月的第一个月,或者在印石的时间结束,这个人有六个亲戚,他的父母受到惩罚。他磕磕绊绊,运气不好,但没有什么大麻烦。其他年份顺利吉祥。牛年的灾难可能发生在马年的五月,牛年的富贵在冬季和腊月,灾难在五月,不幸在六月,其他月份在月中。
《生肖诗》
步伐从容不迫,白天出,晚上忙。
血与汗流下泪,留给世人沧桑。
《生肖联》
承重纤维帮助人民,开拓和护理世界。
驱虎上战场见义勇为,付出辛苦给父母送奶。
众生所归欢欢喜,是什么意思?
按照顺序一一介绍:
《子鼠》
在十二生肖属于首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生肖这件事归四大天王掌管,当年执事的天王姓什么,那年出生的人就属什么。后来,四大天王回归天宫镇守南天门后,玉皇大帝就决定挑十二动物代表人间生肖,并赐封为神,为体现公平原则,玉帝下令,在规定的日子,人间的动物都可以到天宫应选 ,并且以动物们赶到天宫的先后作为排名次的顺序,只取最先赶到的前十二名。 那时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一同到天宫去争取当生肖,并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可是,机灵的小老鼠想,人间的许多动物都比自己漂亮,并且还对人类有用,比如,猫念经、兔拜月、狗守屋、龙蛇治水、猴镇山、牛马耕田、猪羊供人食用,自己应当想个法子才能争取到属相。于是,在规定到天宫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地起来,也没去叫猫,自个儿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中藏起来,韧性最好、最勤奋的牛带自己去上天宫去,老牛果然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天亮了,四大天王刚打开大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角中一跃而下,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玉帝不愿意封这个小小的老鼠为生肖。可是群王口中无戏言,自己定下的规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 猫在家等了半天,不见鼠的影子,只好自己赶去天宫,由于等待老鼠耽误了时间,等猫赶到天宫时,十二生肖的名额刂已排满,没有猫的份儿了。从此,猫恨透了老鼠,一见到就扑去咬,以泄心中这愤,而老鼠呢,也觉得有些不起猫朋友,见到猫就逃。直到今天猫和老鼠的还是殆对头,人们也觉得老鼠的这生肖之首来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也对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动物也疏远了它。 于是,便离开了人和别的家禽家畜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今天,它们子孙也还是生活在地下。这一来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动物的纠缠、争斗,所以鼠的家族始终昌顺、繁衍不息。不管怎么说,老鼠毕竟是凭自己的机警和聪明坐上了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丑牛》
古时,牛正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大地之间。有一天,农夫托牛给玉帝传个口信,说是人间寸草不生,大地光秃秃的,太难看,请玉帝带点母草籽给人间,把人间打扮得好看些。玉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问殿下众神谁愿去人间撒草种。 “玉帝,我愿去人间撒草种。”牛王自告奋勇地说。 “你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说。 “玉帝放心,这点小事我都办不好,甘愿受罚。”牛王坚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请求,属咐牛王到人间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王带着草籽,走出天宫,在跨出南天门时,不小心跌了一跤,附下人间后,头脑晕乎乎的,误以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了。 他们托灶神告诉玉帝,野草太多,庄稼无法生长。玉帝知道坏事了,召来牛王一问才知道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办坏了。 “你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间遍地里草,当初你怎么保证的?从今 以后,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帮助农夫除草,同时,祖祖辈辈是帮助农夫干活儿。”玉帝说完,怒气未消,飞起一脚踢向老牛,牛王一个筋斗从天上落到人间,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于是,牛从此便一辈子给农夫当苦力,并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还没有长出来。 但是,牛是个知过即改的好动物,它任劳任怨,勤恳踏实,拉车犁田从不松套,为农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们的好评。在排生肖的时候,人们一至推举他为生肖。如果不是投机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抢先得了头名,牛王肯定还会当上生肖首领呢。 牛凭自己对人类的贡献当上了人类的生肖。
《寅虎》
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天宫的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煎、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它较量的,不死即伤。从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鸦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十较量,赢得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了天宫的殿前卫士。 准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给人间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统勇天神镇住百兽。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胜一次,便给他记一*。玉帝只求人间安宁,当然满口答应老虎的要求。 来了凡间,老虎了解到狮子、熊、马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它就专门向这三种动物挑战。凭着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接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无人居住 的森林荒野。人间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大*。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连胜三伏,便在它的前领刻下了三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一片汪洋。虾兵蟹将作恶人间,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一个醒目的“王”字现在老虎前额。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天,虎额上也还可见到威风的“王”字。 在狮子的恶名传来天宫后,玉帝便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从此,虎成为了属相,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当然,老虎也从玉帝的殿前卫士下凡间,永保下界安宁。今天也还有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为个咐,这不是图个趋吉避邪,吉祥平安。
《卯兔》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配属“卯”,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卯”时---清晨五时至七时,又称“兔时”。 说起兔子当生肖,民间倒是有一段有趣的“兔牛赛跑”的传说呢。 相传兔子和黄牛是邻居,他俩相处得好,互称兄弟。黄牛以勤劳苦干度日,兔子靠机灵能干为生,日子都过得不错。 有一天,善于长跑的兔子在黄牛面炫耀道:“我是动物世界中的长跑冠军,谁也跑不过我!”黄牛虚心求教教长跑的绝招,兔子却骄傲地摇摇头说:“长跑冠军得靠先天的素质,学是学不会的。再说,长跑得身轻体便,你这粗壮的身子,恐怕是永远跑不快的。” 黄牛的心给兔子说得凉了半截,可心里不服气。从此,黄牛开始练长跑,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牛劲,黄牛终于练成一双“铁脚”。尾巴一翘,四蹄如风,几天几夜也不知疲乏。 到了玉皇大帝排生肖的日子,依照规则,谁先到就让谁当生肖。黄牛与兔子约定,鸡叫头遍就起来,直奔天宫争生肖。 鸡叫头遍,黄牛起床时,兔子早就一个人跑了。兔子跑了好一阵子,回头一持,不见任何动物的影子。兔子心想,我今天起得最早,跑得又最快就是睡上一觉起来,这生肖的头名也是非我莫属。于是,它在草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黄牛虽然落后了,但它任坚韧的耐力和平时练就的铁脚,一鼓作气,当兔子还在酣睡的时候,便先跑到了天宫。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兔子,睁眼一看,原来是老虎一阵风般地跑过去,这下兔子急了,赶紧追赶,可惜慢了一步,始终还是落在了老虎之后。由于牛的双角间还蹲了一只投机取巧的小老鼠,结果兔子只排到了第四位,前三名是鼠、牛、虎、 兔子虽然当上了生肖,但终穷觉得脸上无光,输给了自己讽刺的老牛,回来以后,把家搬到了土洞中,现在的野兔也还是住在土洞中,不过,兔子是不会吸取教训的。不信,你今天再来一个“牛兔赛 跑”或者“龟兔赛跑”,得冠军的肯定是兔子。
《辰龙》
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龙---生肖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 ,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不防借来戴上,这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大喜,便同蜈蚣来找公鸡借角。 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陆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担任保道。“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鸡见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现也不上陆地了。 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也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公鸡见到蜈蚣总是一口一个吃掉,并且总是在喊 :“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巳蛇》
您的生肖蛇是怎样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朋友,不过蛇那时长有四条腿,青蛙却没有腿,靠肚子蠕动爬行,可是蛇好吃懒做,青蛙十分勤快它不但要捉虫给蛇吃,还帮助人们捕害虫。因此人类当然厌恶蛇,喜欢青蛙了。 蛇发现人们讨厌他,他开始仇视人,它见人就咬,见畜就吃,弄得人间很不安宁。土地神见状,告到了天宫。玉帝将蛇传上天宫,劝他改恶从善,蛇却口出狂言,决无悔改之意。玉帝大怒,令神兵砍去蛇的四条腿,免得害人,从此,蛇就失去了四条腿,玉帝又见青蛙有*于人,将蛇的四条腿赐给青蛙。 青蛙有了腿之后,更为勤快了。蛇知错改过,决心重新改造自己,也开始吃害虫并拖着长长的躯体,一声不响地为人类做好事,蛇还跟着龙学治水,蛇死后,也将自己的躯体献给人类,作为药物救治了许多病人。玉帝见蛇知过能改,奋发向上,在策封十二生肖时,让它排在龙的后面,当上了人类的生肖。 蛇当上生肖以后,当然不主动伤人了,一旦恶念萌发,便将恶念化成一层皮蜕下,以示重新作人。尽管如此,它还是对青蛙拥有它的四条腿怀恨在心,因此,直到今天,蛇还是见青蛙就咬。青蛙自知占了蛇的便宜,于是见了蛇就会吓得发抖,急急忙忙地躲开。 显然,蛇是靠自己的努力当上生肖的。 无独有偶,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之外的巴比伦、希腊、埃及、印度等国,也有十二属相的民俗,并且毫无例外都有蛇。<<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的蛇,敢冒神的禁律,启发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使人类从此知善恶,有七情六欲。蛇的这种壮举,同偷天火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是一样伟大的。著名玛雅库库尔坎神殿,即羽蛇神殿的意思。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幸物正是一条象征智慧和长寿的蛇。宙斯使臣赫尔墨斯手中也总是握着一根象征特权的双蛇杖。至于印度,更是一个充满灵蛇崇拜的国家。其实传说中的炎黄始祖,妇娲这一氏族,正是以蛇图腾崇拜的。这一系列的现象说明,蛇同人类有着极其悠久的不解这缘,中国民族将蛇作为自己的生肖也就毫不足怪了。
《午马》
传说古时的马有双翅,叫天马,它地上会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马。天马因玉帝宠爱,渐渐骄横起来,时常胡作非为,一日,天马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守宫门的神龟及虾兵蟹将一齐阻挡,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桂,此事告到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马双翅。并压在昆仑山下,300年不许翻身。 200多年后,人类始姐--人祖,要从昆仑山经过,天宫玉马园的神仙便给天马透了信,并告诉天马如何才能众山下出来,当人祖经过时,天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来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人祖听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马所言,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只听一声巨响,天马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 天马为了答谢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来到人世间,终生终世为人祖效劳。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愿,在战时,披甲备鞍,征占沙场,同主人出生入死,屡建占*。从此,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玉帝准备挑选十二种动物生肖时,马成了人类最选 推选的动物之一。玉帝也因马立*赎罪 ,有助于人而允许马当上了生肖。 民间的传说固然是虚构的,但事实上马与人类的关系这亲密,是任何家畜所不能比的。自从人类告别渔猎时代,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最先伺养的动物之一。马以它的那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的特征,成为人类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无论是在农耕、狞猎、运输、交通等方面,还是在古今中外的血雨腥 风的战场上,马都给人类立下了汗马*劳。无怪古人将马作为“六畜之首”来评价了。在今天,尽管由于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马作为人类的助手这一作用对削弱,但千百万年来那一幅幅瑚马行空、老骥伏枥、千金买骨、义马救主的动人图景,那一份祖先遗传下来的恋马之情却永远不会消失。马,以它的忠诚、勤恳、灵性获得了人类的认同,它成为人类的生肖是当之无愧的。
《未羊》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慌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人类面黄饥瘦。 有一天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问及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拿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里,摘下五谷(稻、稷、麦、豆、麻),含在口中,趁天未亮,溜至凡间,人类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籽交给人类,又吩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到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五谷种籽,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即似羊头,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麻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盛火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了人间出现五谷。立即想到神羊把谷各带给人间。查明情况后,玉帝迁怒神羊,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 第二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祭,以示纪念。 当人类听说玉帝要挑十二种动物为人类生肖,并赐为神之后,人们一致推举羊作为这类生肖。尽管玉帝对羊盗谷之事耿耿于怀,但难拗众人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生肖。
《申猴》
传说老虎在开初就以镇山制兽之威名当上了曾王。当时山中百兽见了老虎都立即回避,老虎当然是既得意又感到孤独。猴子那时与老虎是邻居,二人称兄道弟,当虎王外出时,猴子便代行镇山之令。百兽慑于虎王的威风,也只好听狮子的召唤,这便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来历。 一天,虎王不幸落入了猎人的网中,拼命挣扎也无法脱身,恰好猴子来了,虎王高喊救命。猴子见了,连忙爬上树,解开了猎人的网绳,救出了虎王。 虎王脱险后,虽然嘴上在不住地感谢猴子老弟,心里却在盘算:我是百兽之王,竟然中了猎人的圈套,还是小小猴子搭救,这事猴子张扬出岂不灭了我虎王的威风,不如干掉猴子算了,可是转念一想,如今自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再干掉猴子,今后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如果再有危险,谁来帮我呢?再说,猴子怕我,也决不也把今天的事说出来的。 于是,老虎告诉猴子,今天的救命之恩,今后一定报答。猴子今后有什么为难之事,自己一定全力报答。猴子当然也对虎王遇险的事闭口不提,保全虎王的面子,在这之后,二人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了。 许多年之后,玉帝开始选生肖。身为百兽之王,老虎理所当然地当上了生肖。猴子一见,也想当生肖。可是玉帝挑生肖有条原则,那就是对人类有*。猴子对人类无*可言,自然选不上。于是猴子请虎王给玉帝求情,让他当生肖。虎王因为欠猴子的情,只好倾尽全力去帮猴子说情,对玉帝讲猴子联盟机智,为百兽之首,又说自己不在时,猴子也有镇山*劳,于是,玉帝下旨,将猴子也列入生肖之中。 猴子当上了生肖,虎王也还了猴子的人情。当然虎王也还是不高兴,没什么本事的猴子与自己并列为人间生肖,二人从此友情断绝。今天,百兽自己也不怕猴子了。当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句大实话,今天也变成了讽刺的意思。
《酉鸡》
鸡王是一个好强争胜的家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这种德性今天都有还有残留)。玉帝封生肖的时候,考虑了动物对人类有无*劳,鸡王当然也排不上了。有一天,鸡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马受人宠爱,金鞍银澄,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上前询问道:“马大哥,你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什么?”马回答道:“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劳,当然我应该受到爱戴。”马道:“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门,猪供人肉食,龙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说不定对人类有帮助呢。” 鸡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 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这下可急坏了鸡王,它急红了眼,喊精了脖子,可是毫无结果。 一天晚上,鸡王为这事想不通,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缕幽魂直飞天宫,来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诉,自己每天司晨,唤起众生,*劳顺大,却不让入选属相,实在想不通。说完后,泪流不止。玉帝一想,鸡王的*劳实在大,自己规定的挑生肖标准确实有误,于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嘉奖。 鸡王醒来后,发现头上真有一朵红花,于是它戴红花去见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认出这是玉帝的“御炉红花”,知道玉帝看重鸡王,于是破格让鸡王参与生肖竞争。到了争排生肖的那天,鸡与狗同时起床,相并而进,快到天宫时,鸡怕狗沾了先,就连飞带扑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没追上,结果排在鸡之后,从此,狗对鸡再无好感,见到鸡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气未消,“狗撵鸡飞”的现象至今可见。而鸡呢,至今还是红脸每天司晨,头上戴着一朵漂亮的大红花。
《戌狗》
传说,在玉帝下旨挑选十二动物当属相的时候,动物们都想当上属相,封为神。动物们都尽量把自己的优点表现出来。想在玉帝面前证明已是人类的有力助手。不仅如此,动物们还都想把自己的位置排在前面,因此,都在争论谁对人类贡献大。。。。猫和狗都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猫认为狗吃得太多,成天只是趴在门口,猫认为狗吃得太多,成天只是趴在门,没什么贡献。狗认为猫成天只吃好的,也没干什么事,不过是念念经,吓唬吓唬老鼠,也没什么贡献,他们争执不休,于是一同到玉帝面前评理。 玉帝问狗:“你一顿吃多少?”狗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每天看门守园,一顿一盆。”玉帝又问猫:“你一顿吃多少?”猫灵机一动,说:“我会念经,抓老鼠,每顿吃一灯盏,猫只是想巧妙地告诉玉帝,也不只吃一灯盏。自己会自食其力,抓老鼠吃,那么,他的贡献就一会比狗大了。 听了狗和猫的话,玉帝断定,猫吃得少干事多,贡献比狗大,狗一听,气愤极了,觉得猫用不光彩的谎言来胜了自己,于是就一边骂,一边追咬猫。猫自知理亏,一路跑个不停,到了家也不敢露面,东躲西藏,不敢出来。 趁着猫躲避它的机会,狗连忙同鸡一块去天宫排队当属相,鸡连飞带跑,排到了狗的前面,躲在暗处的猫很久不见狗的影子,出来后才知道狗抢先排队当属相去了,它连忙飞跑到天宫,排在鸡的后面,哪知小老鼠耍了个手段,藏在牛角中抢先当了属相,猫结果与属相无缘。从此,猫恨透了鼠,见了就咬死,狗虽然当上了属相,但诚实正直的他始终不原谅猫,见了猫就追,直到今天也还是这样。 在现实生活中,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从远古的渔猎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驯化狗为自己服务,捕捉猎物,看守家园,守护农田,放牧巡山。供人观赏。狗不仅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也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任何情况下,狗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为然,狗以自己的忠诚,赢得了人类的信任,它作为人的属相是无可争议的。
《亥猪》
猪为六畜之一,中国人与猪的关系非同一般,人们的肉食大部分来自猪。猪的一身是宝,供人采用。作为一个农业国,猪更是与亿万农民有着不解之缘。人们推举十二种动物为生肖,自然会采用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的动物来作代表,猪成为生肖当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关于猪当上生肖,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有个员外,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只是膝下无子。谁知年近花甲之时,却得了一子。合家欢喜,亲朋共贺,员外更是大张宴席,庆祝后继有人。 宴庆之时,一位相士来到孩子面前,见这孩子宽额大脸,耳阔有*,天庭饱满,又白又胖,便断言这孩子必是大福大贵之人。 这肥胖小子福里生、福里小,自小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习文武,修农事,只是花天酒地,游手好闲,认为命相已定,福贵无比,不必辛苦操劳。哪知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产典卖,家仆四散。这胖小子仍然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直到最后饿死在房中,这胖小子死后阴魂不散,到阴曹地府的阎王那里告状,说自己天生富贵这相,不能如此惨淡而亡,阎王将这阴魂带到天上玉帝面前,请玉帝公断,玉帝召来人间灶神,问及这位一脸富贵相的人怎么会饿死房中,灶神便将这胖小子不思学业、不务农事,坐吃空山,挥霍荒*的行为一一禀告。玉帝一听大怒,令差官听旨,要胖小子听候发落,玉帝道:“你命相虽好,却懒惰成性,今罚你为猪,去吃粗糠”这段时间恰逢天宫在挑选生肖。这天宫差官把“吃粗糠”听成了“当生肖”。当即把这胖小子带下人间,从此,胖小子成为一头猪,既吃粗糠,又当上了生肖。 另有一说是猪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生肖,在天宫排生肖那天,玉帝规定了必须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首先到达的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走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由于路途遥远,障碍也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六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都成为人间的生肖。
十二生肖一直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源远流长
什么是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满足了众生的愿望而大家非常高兴。
出自《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南华真经·德充符第五》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尧舜, “既能正己,复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利他。内外行圆,名为大圣。”
扩展资料佛教讲的众生包括植物和动物,以及所有有生命的物类zhi。即所有生物,众是众多的意思。这里是全部。
科学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其实科学的分类非常的不科学,一些生物是不动的,但是属于动物,如珊瑚。有些植物是移动的。这个分法很不彻底。
佛教把生物分为有情和无情两大类。即有情识的和无情识的。有情识就是有情绪有意识有自我,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这也就包含了全部动物。但有情众生的定义更准确。
除了有情众生就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没有情识没有记忆不参加轮回,包括了全部植物。常说的众生平等的众生是指的有情众生。
众生所归欢欢是什么意思
佛学入门——三归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谈到佛法,就必须从三皈依谈起。什么叫三皈依呢?就是以“佛、法、僧”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
“佛”是个具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他是我们人类最慈祥、伟大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法”是佛所觉悟的真理,是一盏不灭的明灯,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幸福、快乐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
“僧”是个严守戒律、传承佛法的出家人,他们抛弃人间五欲,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亲近的、看得见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请教。
“三皈依”有二种形式
一、参加佛寺或佛教团体的宗教仪式,在佛前正式决定以“佛、法、僧”做立身处世的准则,这样就是一个佛教徒了。
二、如果真正没有出家僧人的地方,也可以自己跪在佛前、菩萨形像前,虔诚地心念口言三次:“弟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佛、法、僧”作为我今后立身处事的准则。这种人虽然没有参加“皈依”的宗教仪式,他心口一致,当然也是佛教徒了。从今以后我是佛教徒了,应共同为社会服务、为人群造福。同时也要“立志”自勉,自己警惕自己:“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一定要把往日的坏思想、坏习惯、坏行为改过自新,一切以佛的教导为依归,爱国家、爱人民、爱社会、爱亲友、爱父母、爱子女、爱眷属、努力实践佛的教诲,自我完成伟人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
综合以上所说的,要想做个佛教徒,认真实践佛的教诲,以达到成佛的目标,修行的途径是这样的:信→解→行→证 :用简单的话来说,我做了佛教徒。信仰了佛教以后(信);就得认真去研究佛学,了解佛的理论(解);知道佛的真理以后,还要进一步地去实践,照着佛的教导去修行(行);这样,精进不懈,贯彻始终,最后一定能够得到涅槃的快乐,(涅槃,就是没有疑惑、烦恼、超越了生死的意思),亲自证明了佛所说的一切道理——众生都是未来的佛,终有一天都会成佛(证)。
佛法,是重修证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数的,如能依教奉行,则功德无量,知而不行,则等于无知。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清净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断诸恶法,行诸善法,逐步趋向解脱。在世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受用如意,众人受敬,善名流布,身心安乐。去世不堕三途,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超凡入圣,成佛度生,其功德实在不可估量。如居士破此五戒,不仅不是清净居士,而且不能进受大小乘戒,一切律仪不能护持,一切善法不能增长,更谈不到成佛度生了。出家比丘,以前四戒为根本戒,应清净受持,不得毁犯,譬如一切植物,根被破坏,枝叶花果皆不得生,如人断头,不可复活,于僧团中不得共住,永弃于佛门之外,死后堕落三途,长期受苦。
因此,希望各位,不要好高鹜远,要脚踏实地,先从五戒修起,戒杀、盗、*、妄语、饮酒。
怎样戒杀呢?上自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有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被杀的众生肉,都不应吃。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古人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菩萨戒中就有一条“不食肉戒”,因此,汉族佛教徒千余年来,一直是吃素不吃荤,已成为优良传统。不仅如此,更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慈悲爱护之心,勿起贪?之念,常护生,常放生,不打人,不骂人等等,在日常行动中多方面去修持戒律,才是真正佛弟子。
怎样戒盗呢?我们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寺庙和僧众财物,不能侵占,乃至一针一草,不得不给而自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法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名顶替,贪污舞弊等,都不应为。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我们佛弟子,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应当守护,勿起贪心。做到清心寡欲,勤俭持家,廉洁自重。
怎样戒*呢?在家居士,唯制邪*,除正式配偶外,不可有任何*秽行为。出家比丘,全断*欲,如或干犯世间一切男女,都叫破戒。经云:“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又说:“*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因此,我们佛弟子,应当誓守此戒,常修不净观,多多念佛,避绝犯缘,克制欲念。
怎样戒妄语呢?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骂辱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还有一种大妄语,如凡夫自称圣人,说我已证罗汉等,其罪极重,更不应犯。以上四种妄语,要坚持勿犯,另一种方便妄语,是为了救人急难,护他生命,方便权巧,说些慈悲利济的话,不算犯戒。如果为了方便自己,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即忏悔,不可再犯。
怎样戒饮酒呢?学佛人一切酒皆不可饮,除因重病,非酒莫疗者,所谓药酒,还应告知大众,方可饮用。无病,一滴不可沾唇,古代有一优婆塞,因破酒戒,遂致五戒俱犯,种种过失,由此产生。贪饮酒者,迷了心窍,失了智慧,易出事故,犯法丧生,因此,学佛入防患未然,应持酒戒。
我们将入佛门,先要皈依三宝,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
第一、不杀生而行放生、救生、护生。对人类应常行救死扶伤,敬老怜贫,保育幼儿,帮助残废,救人急难,调解纠纷,以及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维护和平等公共事业,都要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对众生也要学古人“水中救蚂蚁,行路不伤虫,卷帘归乳燕,怜峨不点灯”。随时随地常行慈悲,广修方便,见生即放,见难即救,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
第二、不偷盗而行施舍。如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求财送财,求法说法;又如看到盲人搀一手,看到腿脚不方便的人扶一把,人在急难帮一下,人在迷途送一程,思想不通的加以劝导,吵嘴打架的给予劝解,老人跌倒扶他起来,见到寻短见的设法挽救,需要帮助的人为他出点力,做点事,如此等等,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出钱出力,舍己利人,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第三、不邪*而修梵(清净)行。出家人应全断*欲,在家居士除正式夫妻外,不乱搞男女关系。依戒修行,看经念佛,洁身自好,自净其意,敬事三宝,孝养父母,亲近良师,远离恶友,深信因果,广种福田,学修正法,断除邪见,自行化他,同成佛道,是为梵行。
第四、不妄言而说老实话。《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是佛弟子也就要不打妄语,不混淆是非,不颠倒真理。
第五、不绮语而说质直语。《法华经》云:“若欲说此经,当舍嫉恚慢,诌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学佛人,直心是道场,应当存直心,说直话,修直行,这是佛教徒本色,花言巧语,哄人骗人,非佛弟子所应为。
第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成实论》说:“善心劝化,虽使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最深,堕三恶道。若得为人,世世得敝恶眷属。”因此,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在遇矛盾争吵,都应善意调解,排难解纷,解怨释结,息事宁人。
第七、不恶口而说柔软语。《法华经》云:“是人口清净,终不受恶味,以深净妙声,闻者皆欢喜。”我们学佛人,要慈悲忍辱,出言吐语,自当“柔和顺善,而不卒暴”。别人听来,也就欢喜接受,假设口出粗言,疾声厉色,辱骂诽谤,别人固然痛如刀刺,自己也难免招受苦报。
第八、不贪而修不净观。对治贪欲。贪欲有五种,即财、色、名、食、睡。使人造业受苦,是障碍修行成道的主要因素。
一、贪财:对于财物我们应不悭贪而慈心施舍——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严重的人,他为不择手段去猎取财物。根本不考虑法律、正义、良心、和他人受损害等等。既得之后,又防恐散失,千方百计,保持安全,市场变动,提心吊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心为财累,不得安宁,这种人怎能修行圣道呢? 所以我们学佛人要慈心舍施,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合理谋生得来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师长,教育子女,帮助亲友急难,救济病困孤苦的社会福利事业,此是佛法的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的方法。什么事都有因缘,因缘成熟时,财物就聚集,因缘分离时,财物就散失。聚得多的,失得也快,你不舍财,财将舍你,这是一定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挽回,悭贪有什么用呢?佛曾经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二、贪色:是指男女之间的*欲,*欲是从爱念生起的,因为爱他(她)身上的这样那样美好优点,就发生追求的念头,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惜财力、功夫,不辞赴汤蹈火,不顾性命地位,甚至皇帝也不愿做,不爱江山爱美人。战场上咤叱风云的将军,在女人前面俯首贴耳,唯命是从。历史上才志过人的俊杰,他们很多失败在女人身上,所以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之句。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迷惑力呢?原来这是我们众生的生死根本,(从*欲生)《圆觉经》上说:“欲从爱生,命因欲有,爱欲为因,爱命为果。”所以佛制,比丘必须断*欲,才可了生死,如不断爱欲,比如煮沙想成饭,任他坚苦修行无量世,终不能成佛,因此出家人以断欲为第一戒(主要戒)。那末怎样断*呢?断*应该先从断爱上着手,就是说从思想上开始。 第一、尊重他们,视一切女人如姐妹母女一样,不起邪心。第二、不净观。我们认为可爱的对方身体,实际上是很不清净,可爱的只不过外表一层表皮使你迷惑罢了,剥去外皮,只是一堆脓、血、痰、唾、屎、尿、筋、骨……等等腥臭之物,哪一样使你留恋可爱呢?在显微镜下是各种虫类成堆蠕动,互相吞食,剩余分泌物,通过各个孔道及全身毛孔排出体外,即屎、尿、汗、垢不净之物,在X光下是可怕的骷髅一具,骨架一堆。 在红外线仪器下所见的是红、黄、绿三种色彩旋转不停所构成的人体。经过透视分析,不见得有什么可爱的东西在里面吧!人的身体是息息在变化的,难免有种种疾病。想到生病时的涕唾屎尿,吐呕抽搐,疮烂脓流呻吟悲泣、乃至癫狂愁苦种种情形,你还爱得起来么。还有睡熟时身体僵直形同死人,及流涎鼾声,蓬头磨齿,梦言惊呼你还有爱心么?青春不常驻、转眼已老年,那时发白面皱,耳聋眼花,腰佝背驼,行动蹒跚,那时还有爱欲否?直到最后死时:昔是浅颦轻笑,已成僵尸一具,逐渐发青发胀,流水流血,皮脱肉落,面目具非,最后只剩枯骨一具(详见九想观)昔日所迷恋的原来本质如此。上面所说的身体上种种不净事实,是要使我们从理智上清醒过来,减轻爱念,割断*欲。一个人抱住一个满盛屎便臭秽的皮袋睡觉,总不是滋味吧?
三、贪名:名誉是好事,它是工作后自然产生的,得了名誉骄傲自满,便不会进步了。念念不忘于名誉就是贪名。不是你的功劳,硬拉在你身上更不应该,有人为了要名,宁愿化了很多钱去活动,也有为了胜过他人,要面子赌气不赌财,也有的人做种种好事情,目的是为了一个好名声,学佛的人为求名闻利养都是不对的,名声越大,攀缘越多,就不能清净修行了。名、实际上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质,但却比财、色更细微深入,难放难改。同事二人,一同工作,成绩一样,表扬了他,没提到你,心中终有些不平,受到几句诽谤就寻死寻活。偶然和大人物讲几句话,拍个照,或获得了世界性奖状,就终身念念不忘,这不都是为了名?有一些人说:大丈夫不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贪名到入地狱也不怕,可见得贪名的危害性多么严重。佛经上说:“比如焚香,烟出香尽”可为贪名者戒。
四、贪食:食欲是与生命同来的。目的是治疗饥饿,维持生命,标准应该是一个饱字,但是贪食的人吃饱了还不算,要吃好吃多,讲鲜味,讲营养,讲阔气,讲排场,讲调味。考究色、香、味等等。原来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还不够,甚至蜗牛、蚂蚁之类亦列为上品,为了贪吃,大量生命,化费无数钱财,浪费宝贵时光,消耗有用精神,反而使身体造成种种疾病,因为高蛋白、重补品不是每个人吸收得了,而动物尸上各种毒菌所繁殖的病毒,也被吞入肚内,还有被杀时一股怨气,在血液中产生毒素,附在肉上,即是尸毒,尸毒虽经蒸煮毒性难以消灭。种种荤腥油腻吃得多了,慢性疾病中毒、死亡必定相继发生,所以平常人的疾病和死亡从过量饱食中来,占绝大多数,饥饿致死者极少(灾荒除外)。佛教是提倡素食的,第一为了慈悲心,不忍食其肉。第二清洁卫生,保证健康。第三经济节约。还可减少市场压力。第四简单省时,多余时间可看经用功、所以信佛人以素食节约为宜,用功的人经常过午不食。佛时印度名医耆婆说:“比丘患病,减食为宜”。可见贪食不可取。
五、贪睡:睡眠能调节身体疲劳,醒后精神充沛,可继续工作,睡过了头,就是贪睡,反而使头脑昏沉提不起精神来,养成贪睡习惯的人,越睡越想睡,多睡的人肌肉松驰发胖,精神萎糜不振,工作没有干劲,事业没有信心,念佛修定时坐下来就睡着了,这种人做不好任何一种工作,何况学佛是节眠用功的事,贪睡虽不是什么罪恶事,佛教认为它是一种过失,一生中大好辰光都在昏睡中浪费了,所以佛说:“咄咄为何睡,螺师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佛法不闻知”。可为警惕。上列五种贪欲,略说一些,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贪的根本是身体,身体是罪恶的聚集点,(八大人觉经:形为罪薮)。我们为爱护身体而造罪,现在知道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无常的,就不为它做种种恶事了,这是治贪欲的方法。
第九,不嗔而修慈悲观。《法华经》云:“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大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行菩萨道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佛弟子应当学佛菩萨的慈悲喜舍,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六亲眷属,常思与乐拔苦,不应怀?恨恼怒之心,让他离苦得乐才对。
第十,不痴而修因缘观。《缘起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缘灭,因果相续,在空间上是无量无边,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的联系着,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相续不断,循环往复的流转着,形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因果关系,一切聚散成败,还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呢?以上十善法,要从身口意三业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着力去修,务使三业清净,六根纯和,远离五欲,不染六尘,做一个清净的佛弟子。我们佛弟子,不仅要懂得一些法相名词,增加一些佛学知识,更重要的,要有真切地信解修证,要深信五戒十善,可以离苦得乐。要认真修行,坚持到底,必获人天胜果,进而趣向声闻、缘觉、菩萨、乃至无上菩提。能如此,对国家来说,这样的人也是一个爱国亲民,奉公守法的好公民。下面再谈谈四摄、六度的道理。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折服、摄受二个方法。对刚强难化众生,好言不听,善法难调,必须用威严折服,使他们知所畏惧,才能离恶向善,所以有内本慈悲,外现威武,金刚怒目的大威德相,这是对顽强众生的一个方便方法。好比父母对不听话孩子的严厉责罚,目的是希望他好好向上,直到他们肯听话,还是用摄受方法的。
四摄的“摄”字有导引、摄受之义,“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
第一,布施,有三种施:①财施,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医药等物惠施众生,这叫外财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他人,这叫内财施。②法施,顺应人们的请求,将佛法道理讲给他们听;将佛经印送给人看;或将自己礼诵修持功德回向众生,这都是法施。③无畏施,对疾病者,施与医药;对迷路者,指明方向;对冤仇者,调解道歉;对受灾者,解救危难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的,都叫无畏施。
第二,爱语,《心地观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既是父母,自然亲爱。《华严经》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能随顺供养诸佛,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古德说:“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因此,我们对人说话,都要和颜悦色,善言慰喻,说诚实话、质直语,调解语、柔和语,使他对三宝起恭敬之心,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利行,《普贤行愿品》说:“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我们修菩萨行的人,于身口意三业,做事、说话,存心动念,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们自然欢喜受教。
第四,同事,《观音普门品》说“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普门示现,随类化身,同止同作,同学同修,即然志同道合,便易成就菩提。以上四摄法,都是菩萨利益众生的方便。“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作佛事。”即是此意。
以下再谈六度。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这六种方法就是:
一、布施度悭贪,
二、持戒度毁犯,
三、忍辱度嗔恚,
四、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度散乱,
六、般若度愚痴。
一、布施 :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无量寿经》上说:“布恩施惠”叫做布施。布施可以分为三种:
①财施:就是把金钱财物施舍给别人,譬如我们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济助穷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财施。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财施。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启发,学问上的指导。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如讲经,赠送经书等等,使人能够得到做人处世的正确方法,都叫法施。
③无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难,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别人遭遇不幸,我们好言相慰,并帮助解决困难,济危救急,在苦闷、沮丧时,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等。这都叫做无畏施。
布施应该从慈悲心出发,欢欢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产生优越感)你是被施的(轻贱感),以及计较所施的财物数量多少,值价贵贱等等。甚至还想得到报应,或要人家用种种方法感谢你。这样都是不对的。
二、持戒 :戒有防过止非的作用,一般信佛学佛的人,都要遵守戒律,远离过失,才能身心安定,开发智慧,圆成佛道。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可分为三种类型,(详细条文在戒本)称三聚净戒。
①摄律仪戒:是遵守佛制的戒律不作一切诸恶(作即犯戒)。
②摄善法戒:奉行一切诸善事(不作善事即犯戒)。
③摄众生戒:广修一切善法以益利众生(不救度众生即犯戒)。
上面三种戒法,从身体上,行动起居,端庄有礼,不犯威仪,不作诸恶事,不说诸恶语,一切恶都断了。第二步进而做一切善事造福人群世界。第三步修一切善法,使心地明净,并以此法教导一切众生,同得安乐清净境界。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这个意思,持戒在佛法上是多少重要的一环。
三、忍辱 :他人对我的打骂、讽刺、诽谤、侮辱、冤屈等等横逆境界中,而能忍受,不生?恨心,报复心,退悔心。是学佛法,做善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修养功夫,古人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学佛是长久伟大的事业呢?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业,若不忍辱,会被一念?火所毁灭。经中所说的“一念?心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道理。《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学佛的人要有宽大胸襟,高深涵养,人?我不?,人恼我不恼。怜愍恶人的侵犯,是他们没有知识不懂道理的缘故。为了实现伟大的的事业,在向善路上要有坚定信心。不为逆境的苦所妨碍,也不为顺境的享乐所转移,更不为寒、热、风、雪、饥、渴、老、病等所动摇。在修习佛法中。了达一切的本自不生,皆是缘生无性,不论此法他法,动中静中,都是一致,这是忍辱功夫高深的成就,我们要好好学习。
四、精进 :精进就是一往向前的意思,精是不杂,进是不退。六度中其它五度都要靠精进才能成就。 我们做一件事,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恒心地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学佛是大事更加如此。譬如种田,今天锄二锄,明天锄二锄,哪会有收获。如打洞,东钻钻西钻钻,一个洞也打不通。那十八般兵器,每件都学学停停,哪会学好武艺。因此要精,要勤,要一门深入。当然更要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常自勉励;学业不进则退,时光一去不返。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以及人命无常的道理,要有不达目的誓不退休的决心。
五、禅定 :梵语禅那,此云静虑,六祖惠能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也称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是扫荡心中一切妄想,使心专注一境的功夫。禅定在佛学中,占重要的位置,故有“无定不成佛,无佛不在定。”之句。没有定不能开发智慧,当然不能成佛了。修习禅定要有清静的环境,减少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消除?恨心,平时行动合乎清净戒律,注意昏沉,散乱二种干扰,盘腿趺坐,调身、调息、调心。祖师有“外息诸缘,内无喘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的四句话可以概括一切。(详细可看静坐入门,小止观、六妙门等书。)坐禅到一定功夫,会出现种种清净、快乐、奇怪的境界,此时不可贪着及生邪念,否则会走入歧途,着魔发狂,不可不知。修禅必须有师父指导,以持戒为基础,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学佛的规律。禅定功深,能得初禅、二、三、四禅乃至灭尽定,种种大定。那时行者身心快乐,得未曾有,非世上一切快乐可比,能生色界无色界天,直至了生死,证涅槃。
六、般若 :般若是梵语,译作智慧,它含义深广,有了知,分别、简择、决断等许多意义。是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它圆融无碍,而又灵明自如,非一般文字语言所能说得透彻,仅能在譬喻中领会其精神,如云:“般若如大火聚,触之皆烧,犹如锋利无比的宝剑,无所不斩,般若了知一切法而不染一切法,好比明镜远近皆能照见而不执著等等,在六度中它是眼睛,使修行者不走错路而落坑碰壁,上面诸度中没有般若就不彻底,不究竟,不能到彼岸,不叫波罗密多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智慧,修习佛法,没有智慧,不但时倍功半,而且还会走到邪路上去。可见般若的重要性,它使人们从相对真理引导到绝对真理的唯一法门。以上六度,是菩萨自行化他,利乐有情的大行大愿。这六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行者应六度齐修,不可偏废。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
总之,五戒十善,四摄六度,都是佛教信徒的基本修法,也都是从人间凡夫走向成佛的必由之道。赵朴初会长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是希望大家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自觉地共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间的极乐世界。(阳音)
众生所归欢欢,指的是一种令所有生灵都感到欢喜的存在。这种存在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动物或者一个场景,但它们的存在方式都让人感到它们的价值与美好。这种存在会让人感到温暖、快乐,并感到生命的壮丽。这样的欢欣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真谛,让人更加珍视生命。
众生所归欢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情感状态,它是一种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从内而外地散发出来,能够感染周围的人,让所有的人感到欢欣鼓舞。众生所归欢欢是积极向上的,它能够启迪人们,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拥抱更美好的世界。
众生所归欢欢是一种积极的、充满希望和思维的信仰。它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从而促使人们不断积极向上地追求生活的真谛。欢欣是生命的体现,它让人对生活产生一种享受和感悟,从而让人生活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中。我们要学会欣赏身边的欢欣,珍视拥有的一切,并坚信生命的美好是无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