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_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有哪些?
2.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啊
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也称什么?
4.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5.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
6.简述自我意识的特征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有哪些?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既然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那么,人能不能反映自己?回答是肯定的。人的大脑对自己的反映,称自我意识。
因为人不能离开周围环境而生存,所以,人的大脑在反映自己时,实际是反映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周围事物既包括物,也包括人。例如,当我们在班里排队时,马上会觉察到自己的个子在同龄人中是高或矮;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能对自己聪明与否,用功与否有所了解;在家里、在学校里与父母、与老师、同学相处时,会知道自己是否受欢迎……这些都是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组成
自我意识包括3大部分:
(1)自我认识。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像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这是回答“我是谁”,“我怎样”的问题。
(2)自我体验。这是伴随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的情感体验,像自尊感、自卑感、羞耻感、荣誉感等。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外貌、个性、行为是否满意的一种情绪体验。
(3)自我调节。这是自己对自己心理与行为进行的控制支配。如自我暗示、自我期待、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等。这是要表明“应成为怎样的人”,“我能成为怎样的人”。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水平,反映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水平。我们通常听到成人评价孩子时说:“这个孩子真懂事。”所谓“懂事”,实质是指他能够正确处理他和周围人、周围事物的关系。譬如,孩子放学回家,看到爸爸妈妈都未下班,随即收拾屋子、淘米、洗菜,着手做饭。待劳动一天的父母回到家时,饭菜正放在桌上,屋子又整齐清洁。晚饭后,稍加休息就认真完成作业。
这样的孩子就是正确处理了自己与父母、自己与家务、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是自我意识水平高的表现。这种处理是建立在他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自己与父母关系、学生的职责的认识的基础上的。相反,如果孩子到家后扔下书包去玩,待玩得筋疲力尽回家,就埋怨家长没把饭做好。饭后,碗一撂坐在电视机前就不想走,待好电视看完,才想起作业没做,于是急急忙忙草率对付……这反映了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父母、游戏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迄今为止,心理学家还是认为动物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且不说一二岁的孩子,当他能把自己与周围其他人、其他物区分时所表现出的心理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就说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就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作用自我意识水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观察基础上形成的,是指对自己的外貌、体态、个性、行为等方面进行的评价。从小学高年级起,青少年日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逐渐形成自我评价。如“我是否聪明”、“我是好学生,还是中等学生”、“我是否漂亮”等。“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一个人能清晰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是难能可贵的。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确立适当的目标,形成适当的自我期待。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发扬长处,补足短处,或回避短处,才能有所成就。有一位外国元首在谈到他的成功时说:“个人如果能尽可能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尽可能地克服与回避短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问题在是否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如果体操名将李月久要求自己成为跳高冠军,吴佳妮想成为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大家一定会觉得荒唐可笑。但是,一个擅长文科的学生可能因为高考时理科招生人数多,专业选择余地大而勉强学理;一个善于讲述,热爱孩子的学生,由于教师待遇低而不报师范。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或者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或者是不善于扬长避短。
2.自我期待
自我期待是在自我知觉、自我评价基础上,对自己未来可能达到目标的一种估计。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们的自我期待并不会都相同。有人认为自己可能成为班内学习成绩最好的之一,有人认为自己能混上一张文凭就很不错了。积极的、恰当的自我期待能成为一种动力,促使自己实现目标。例如,考试得了80分,这个成绩对认为可以得100分的学生来说,觉得自己考坏了,很懊丧;对一个认为自己只能考及格的学生来说,觉得自己成功了,很满足。他们两个谁对呢?问题不在认为自己可得100分的好,还是得60分的好,而在是否对主客观条件作了恰当的分析。这是说,对考题的难易程度是否估计恰当,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智力水平以及努力程度是否估计准确,如果这两种估计都是恰当的、合适的,前者的懊丧会变成吸取教训的动力,从“吃堑”中“长智”;后者的满意会变成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争取更大进步的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反之,前者可能一蹶不振,后者则会盲目乐观,最终都导致失败。
3.自尊、自信
这是在自我评价、自我期待基础上,在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得的具有情感性的自我认识。
自己认为自己的人格及社会地位应受到尊敬,相信自身的价值,这是自尊;认为自己具有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力与条件,这是自信。如果过低估计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这是自卑;而过高估计自己,自以为是,这是自负。显而易见,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都有碍于自己。
我国诗人李白曾大声疾呼“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种自信。鉴于这种自信,他在官场上屡不得志的情况下,发奋写作,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自信有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有了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参加考试,自信心强的同学比自信心不足的同学容易取得好成绩。原因就在于自信心可以使焦虑水平维持在中等水平。心理学家研究,高焦虑或低焦虑都不利于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中等水平的焦虑则能在较长的时间中调动一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各种潜能。在势均力敌的对阵中竞赛不仅是设备、智慧、体力、技巧之争,还是心理品质的较量。充满信心、不骄不躁,这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4.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依靠意识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自我控制是在目标确定之后,以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我要求等手段坚持不懈地努力,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
“虎头蛇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弱点,这正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强者,往往使智力平平者取得成就。因此,学会自我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有哪些
最佳答案
自我意识有时候也简单的称之为为自我认知,它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自我意识是个人内省的能力,如果“意识”是关于注意世界的东西,那么“自我意识”就是关注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如何有意识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性格、感受、动机和欲望。
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自我控制)。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百度百科-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也称什么?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重要特征。个人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其中,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信、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主要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包括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主要解决“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问题。上述三种表现形式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控制;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控制,加深自我认识,增强自我体验。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和完整统一,就成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心理自我)。所谓物质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是否健壮、漂亮等。社会的自我,是指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义务、权利等的认识和体验。精神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理想、能力、情感等心理特征的认识和体验,是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持久的部分。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也称自我。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
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
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百度百科-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1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问题二:自我意识强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某人对自己的思想能力水平技术等认识完整而深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明明白白。
问题三: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独立自我主体存在的自觉性。
意识: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问题四:什么叫自我意识过强 个性太强的意思。由于对自己的肯定度大于对别人的。
就会在说话办事方面太注重或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别人的感受,严重的还会刺伤别人的自尊心。会被别人觉得他太自我,而使别人敬而远之,在家庭中受溺爱的孩子比较容易形成自我的个性;
以后在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尊重别人的意见,避免自以为是。
说话办事在既有利于自己的同时也有利于别人
问题五:人有自我意识是好是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如果想要心理好过一点, 可以接受生物学的说法. 存在是为了基因的传承还有基因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交接者.
但是人因为有自我意识所以大多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 自己的存在是有特殊意义的. 这个时候因果就有了特殊意义. 对于因果这个东西,我的理解是他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先不说灵魂之类的东西. 但是可是试想,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有连锁效应的. 不管你在不在了, 或是还有没有关注某件事, 你对于他的影响会造就一连串的可能性.
做一件事情不管好还是坏, 他的效果不一定会直接回报到自己身上但是常常会间接的而且无意识的回到自己身上.
其实人生的意义是自己给予自己的,不会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都不同的. 可以随时改变,也可以不止一个.
你的确很正常,大多是比较聪明和感性的人会想这些.所以你是很优秀的.
建议一部** "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
简述自我意识的特征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身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和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是人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进行自我意识探索的方法:
1、全面地认识自我
一个人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才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2、积极认可自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并认识自我能促使人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见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而应该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的方法。
3、努力完善自我
我们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早为自己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到有限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奋斗,努力完善自我。
简述自我意识的特征和结构如下:
特征:
1、意识性。
即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自觉的态度。
2、同一性。
即指自我意识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直到青年中、末期才发展成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自觉、稳定的意识。虽然这种对自我的意识是随着个人实践的成败以及他人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人对自我的基本认识与态度仍然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正因为如此,才使个人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使个体之间的个性相互区别。
3、社会性。
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个体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生发展的,而且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仍是个体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
4、能动性。
表现在个人不仅能根据客观的评价和自我实践的反馈信息形成对自我的意识,而且能通过自我意识调控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使自我由意识的客体转化成意识的主体,也是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的结构从自我意识的知识、情感和意图三个层次来分析,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组成。
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